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宵分行 > 第112章 续亲缘

第112章 续亲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件事梁陌珂听过,眼下再想起也觉得好笑,嗤嗤笑了几声之后,梁陌珂忽然“诶”了一下。

“算上这回,我才是第二回进京,对周府中的事了解得不多,我小时候虽知道盛京城里有两位表哥,也想来城中耍,但我娘总不许我来,也不许我问。莹表姐,先前那些年里,咱们为何不能进京探望珝表哥呢?”

祝佩莹见梁陌珂侧身躺着,肩膀处的被子没有掖实,便伸手给她掖了掖。收回手的时候,祝佩莹轻声说了句:“其中缘由,我也是这两年才晓得的。”

直至泰合元年的冬日,祝佩莹才晓得周家二表兄长什么样子。此前她一直待在江州祝家,从未进过盛京城。

她知道自己有两个姑母,但与祝家有来往的只有嫁到广陵的小姑母,至于那位据说是嫁去了远处的大姑母,她从未见过,所知的消息也寥寥。

因为,祝家从来不准人谈论那位大姑母。

她曾好奇地问过阿娘李氏,李氏告诉她,当初她的大姑母不顾她祖父母的劝阻执意要嫁到盛京城去,她的祖父母不同意,大姑母便负气离家出走了。一走,就是十几年。

当时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李氏没有同她细说,只说,她祖父祖母是让她大姑母的举动惹得伤了心,好多年里只当没有这个女儿。此后多年,两边都没有再联系。

直到泰合元年的到来。

泰合元年,腊月十九,一封在封皮上写着“外祖母亲启”的书信经一江湖女子的手被送到江州祝家。

那封书信带来了大姑母离世的消息,也阐述了周家当时所面临的困境,更写明了写信人眼下之所求。信末落的是,恭叩懿安,外孙周荃珝。

直至那个时候,祝佩莹才知道,原来大姑母是嫁进了盛京城中的光永侯府。

不过她晓得的时候,光永侯府已经变成了周府。

那份信,祝佩莹没有亲眼看过,只听她的爹爹感叹过,信中的一些内容,也是爹爹告知她与阿娘还有两位兄长的。

“十几年都不往家中寄一封信,原以为她是早将咱们这些家里人忘了,却不想,她一直都记着你祖母的话……”她爹爹十分感慨,说话时眼睛都红了。

她的祖母、祝府的老夫人杜氏曾同膝下三个子女戏言,若他们兄妹三人今后各自成了家有了子女,便记着皆要以玉石为子女拟名,取玉君子之美意。

杜氏还曾对三位儿女说过,她说,祝家的字,要的不是形,而是意。

寻常人习祝体,多是学个形,若只有形无意,难成气候,写出的便不能算是祝家的字。杜氏说,便是再难学,也得让祝家的子孙后人将形意兼具的祝体字传承下去,绝不能断了。

这一条并不是明文家规,只是口述,但祝家的历代子孙都会将这句口述之语记在心上,从不间断习练祝体。

正是因为这一点,嫁去广陵的祝玢珺会将子女送回祝家来习字,为的就是杜氏的那一句“不能让祝家的字断在祝家人手里”。

祝家的人从未想过,那位曾负气离家出走了十余年的祝家女舒珺,也仍记着这一点。

信封上写的是祝体。

周夫人祝氏教给周荃珝的,正是她自小练到大的祝体字,周荃珝甚至青出于蓝,写的字比周夫人的还要好。

好到,仅凭着一手形意相通的祝体字就能将祝老夫人杜氏的眼泪给逼出来,险些让这位一向冷静自持的老夫人情绪崩溃,让她捏着信哭着唤出了许多年未曾喊过的长女名讳。

舒珺啊……

呼唤声裹挟着这十余年来,杜氏心中因思念长女而衍生出来的种种怨怪。

后来啊,那些怨怪都被泪水泡软了,尽数又化成了悲痛,直击上杜氏的心,让杜氏在伤心难过之余,开始担忧起了正孤身陷于盛京城的小外孙。

泰合元年的腊月,祝家人第一次踏进盛京城。

随着这一踏,周、祝、梁三家间断了十余年的亲缘关系终于被续了起来。

那一回,也是祝佩莹与两位兄长跟着父亲祝琅一道进京的第一年。

次年二月,她也得了祖母的示意,与两位兄长再次来到盛京城的周家探望这位表兄,也顺道代祖母与母亲还有姑母给表兄送些生辰礼来。

前三年的二月,因周荃珝去了淮宁一带并不在盛京城,她兄妹三人才没有进京。今年知道周荃珝在盛京城中,她便又再次入京来。

随着祝佩莹的讲述,旧年往事,纷至杳来,令人喟叹。梁陌珂沉默了好一会儿,想起什么,忽然问道:“当时给外祖母送信的江湖女子莫非就是……”

“正是章姐姐。”

“天呢,章姐姐那时多大?怎么就敢孤身从盛京城前往江州送信?”

“与你现在差不多年岁吧,或许稍长一些,却也不过十四五岁而已。”祝佩莹轻轻叹了口气,“章姐姐与你我不同,她并非寻常女子。”

梁陌珂听得似懂非懂,正要再问,却被祝佩莹打断:“再不睡,明日你便会顶着黑脸出去走长街了。”

“我才不要黑脸走长街……”

“那便快睡。”

“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