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宵分行 > 第24章 天子棋

第24章 天子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子膝下只二女一子,长子陈颖泽为贵妃崔氏所出,去年冬日才满八岁。

除却这一皇长子,便只余了皇后谢氏膝下的公主陈颖娴以及崔氏所出的小公主陈颖妍,其余妃嫔及美人皆还无所出。而两位公主也只一个八岁,一个六岁。

八岁这个公主并非皇后所出,其生母乃是陈弘勉曾为岐王时所纳的一位侍妾。只不过那位女子命薄,产后不到半年便病逝了。

皇后虽姓谢,却并非京中这支谢家嫡出,她出生之时甚至不姓谢。

只因生母早逝父亲续弦后无心照养她,又因谢老夫人只有三子并无一女,这才将这个表侄女接到盛京城的谢府改了姓氏当作了女儿养。

不知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出身,那时作为岐王妃的谢氏思量一番之后,便命人将年幼失母的小姑娘抱到自己身边亲自照养。

眼下,被册封为后已近六年,谢氏始终无所出。

谢家势大,皇后非谢氏族中嫡女一事本就令谢家不甘心,如今皇后无子嗣之事又成了谢家心头之患。故而,谢家的当家主母谢老夫人从三年前便常以探望皇后的名义带着谢氏旁支的适龄女子出现在宫廷之中。

说是探望皇后,但其司马昭之心却人尽皆知。

谢皇后对谢家的安排不应也不拒,见到那些女子进宫后也会面露柔色地携其逛园子,但对于之后是否会留人入宫这事却始终态度不明。

见谢家的态度如此主动,崔家也不甘示弱。

崔氏一族这几年做的最多的事便是给天子递折子请天子尽快定下东宫之人选,美其名曰以安民心。

但实际上到底是为了安谁的心,明眼的朝臣心里都清楚。

满殿的朝臣里,除了几位持中立的耿直纯臣与少数一些左右逢源的狡猾老臣,其余臣子大多都有自己的站位,或谢,或崔,总有自己的心思。

众臣们同处一殿议事,若那事不涉及派别还好,众人就事论事都条理分明得很。可若那事涉及两派利益,那些臣子的态度差距大得让身为天子的陈弘勉见了都忍不住泛头疼。

满朝五品以上的官吏何其多,往宣合殿一站一吵,扰得陈弘勉都想将御案上堆着的折子给尽数推翻下去。

那些臣子有的是三朝元老,有的是两朝重臣,有的是功勋之后,有的是朝中新贵,打不得,骂不通,连贬黜都难以找到合适的由头。

陈弘勉虽满心的不乐意,却也只能忍着一口气,暂且先将那些人用着。

这般的矛盾关系与陈弘勉同谢崔两家的关系并没什么不同,陈弘勉畏惧谢家、厌烦崔家,同时却也要倚仗着两家。

毕竟,近六年前那出变故,若无两家出力,那当初被逐出盛京或者命丧黄泉的就得换人了。

种种考量之下,即便陈弘勉对两家不满,也仍得让两家各有所持。

朝堂之上,谢家出了个右相谢褚铭把政,陈弘勉便在贯来不屑结党的严家中提了个严韦衡出来削弱其政权。

至于兵权,崔家有个元安侯崔涂领兵在外,作为天子一派的方家必得出个枢密使方擎寂掌全朝兵事。

立场不同的人协同理事,可互为督查,如此才能令天子放心。

针对这一个个臣子的考量与安排,精心得如同棋手落棋,每一颗棋子落下之前都得细细推敲,深深琢磨。这番布局,令明眼人叹服。

近六年过去,陈弘勉再不会如刚上位时表现地那般急躁,不再时时都是一副急于求成的模样。

陈弘勉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才将诸多安排给一点一点落实下来。

从一位原不被看好的皇子一步步走到今日,其中的变故之多与艰险之巨不言而喻。

不怪陈弘勉时至今日还揣着诸多疑虑惊慌,若非心中多疑,许多人都活不到今日。

若无一些执念,许多人,也根本活不到今日。

“公子?”

嘚嘚的马蹄声不知于何时停了下来,周荃珝被寇姜唤醒。他睁开眼,没急着下马车,而是撩起车壁侧帘往外看了一眼。

马车已停在周府门前,周府的牌匾之下,张杨和吕棘守在府门左右。檐下两盏大灯笼很亮,叶贞与吉楠各抱着一个袖炉站在道旁等着。

那两个袖炉,一个刻着福禄寿喜,一个画着花鸟虫鱼,瞧着好不花哨。盯着两个袖炉看了会儿,周荃珝渐渐松了眉。

一见寇姜抱着药壶和药碗先从马车内下来,吉楠就凑上前问:“汤药喝完了吗?喝的时候可还热着?”

“喝完了喝完了,不过公子在宫中待得有些久,出宫时那汤药已有些凉了。”

“哦,那……”

吉楠本来还想同寇姜多说几句,可余光里的叶贞已经上前将周荃珝扶下了马车,吉楠忙止住话头走上前抢先递上袖炉:“公子,这个更暖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