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璇落重山 > 第52章 朝堂弹劾

第52章 朝堂弹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信函上所言大抵同那八字意思相近,只是添油加醋了许多笔,将原本短短的一张字条变成一封信函,将许卓与秦密二人谋划说得清清楚楚。

许卓心头蒙上一层阴翳,可叫他更为心惊的,是这封密函上的字迹。

分明和秦密字迹一般无二!

莫非是秦密——

不,秦密不会这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事必不是他所为,说到大理寺查案,是否与许渊有关。

心念电转之间,他心中已经想了千万种可能,可为今之计,只能先取得景帝信任,稳住其心,于是对跪在一旁的秦密暗中投去一瞥。

秦密很快会意,以头抢地道:“臣断无可能同齐王殿下勾结!此事定是有心人诬陷,请陛下明察!”

实则他此刻也处在一种惊疑中,他的确令暗哨悄悄将一封密函送去齐王府,可那暗哨是他多年心腹,一家妻儿生身性命尽在他手中,断无可能泄露此事。

可他同样是明白人,此刻景帝正处在发怒边缘,只要他和徐卓咬死不认此事,仅凭王御史一面之词是绝无法给他二人轻易定罪的。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楼冲似乎有些蠢蠢欲动,正要出列为许卓求情,却被为首的魏国公一个眼神制止。

景帝暗中朝魏国公所在之处投去一眼。

魏国公年逾耳顺,先后随侍两朝,如同一株通天的擎天树,根系遍布整个朝廷,也正是因为他的只手遮天,才让景帝一个彼时不得圣心的落魄皇子登基称帝,许卓和皇后也才有胆子将手伸得那般长。

不过这些年来,景帝念及旧情,对他面上依旧算是恭敬,可暗中却对其愈发壮大的势力心生忌惮,连带着对许卓也多了几分敲打。

魏国公不愧两朝重臣,即便下首跪的是他的嫡亲外孙,依旧面不改色,一张老成持重的脸上丝毫破绽也不露,只是如一株松柏一般,腰杆挺直,立于众臣之首。

全然忽视了景帝那带着明显告诫意味的一眼。

景帝身子微微前倾,这位即将垂垂老去的帝王眼中酝酿着一场风暴:“王御史,你可有话要说?”

王御史早知景帝有此一问,也知道诬陷皇子可是重罪,可他昨日见到的那封书信的确是被有心之人放在案上的,来龙去脉他一概不知,于是将腰杆子弯得愈低:“陛下明鉴,此函上的字迹分明与秦大人一般无二,若秦大人不承认,大可寻人一一比对,届时便知臣是否信口开口,构陷朝臣。”

为官数载,王御史也见过不少官员的手书,秦密也不例外,这信函上的每个字都和秦密手术一般无二,连细微之处的笔锋和勾勒都一一到位,若非如此,他也不敢这般随意妄断。

秦密并非世家豪族子弟,与之相反,他是由科考选拔濯升,一路坐到了吏部侍郎之位,而本朝科考内容,除却帖经、墨义外,还有一则便是字迹,若前两项出挑,却无一手好字加持,往往也要遭人诟病。

民间确有以奇技淫巧谋生之人,可大多是些籍籍无名的蝇营狗苟之辈,莫说这般逼真的临摹,便是连秦密三分也无。

若要将一人字迹临摹到这般难辨真伪的程度,若非本人所书,那便是造诣远在他之上。

而这样的人,朝中只怕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因此王御史十分确信,他手头的确没有明确证据,但他所呈上的这封密函,便是齐王勾结朝臣、结党营私,最有力的罪证。

景帝的眼神阴沉地几乎要将人吞噬。

朝堂上的波谲云诡似乎也影响了大理寺,从早到晚,整个大理寺上下风声鹤唳,唯恐出一点差错,叫他人拿捏住把柄。

景帝如今心情应当极度糟糕。

天子一怒,只怕伏尸百万。

朝廷上齐王和秦密一派和王御史据理力争,王御史凭借那封凭空出现的信函无往不利,大挫许卓元气不错,可他也同样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自古办案都信奉人、物二证,仅凭一封不知来处的信函,想要扳倒背靠魏国公豪族、权势滔天的皇子,未免是有些天方夜谭。

大理寺前日夜里便向景帝上书房奏陈一份书信,其上列举秦密之子秦文沧在白云寺所犯种种罪条,与今日王御史呈上的这封密函偶有吻合。

景帝虽有心治罪,无奈证据不足,以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训诫秦密一番,罚了其一年俸禄便草草了结,与此同时,其幼子秦文沧因狎/妓、私自买卖情报等罪名,数罪并罚,流放岭南。

而王御史则被其以口无遮拦、构陷皇子之名贬谪至江南。

至此,这位在朝中树敌众多的凿凿言官,终于灰扑扑地退场。

许渊冷眼旁观这一切,在旁人看不见的角落,嘴角勾起一个嘲讽的弧度。

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便会长成参天大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