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寝查得人郁闷。学生不高兴,导员也不高兴,上报数据,领导更是勃然大怒。怎么办呢,隔着一片海,戚昀又不能开船去接人,只好发消息提醒学生露营注意看守回校注意安全互相关心照应有事及时汇报。然后心平气和,到楼下沙发认领沈云钊,回家睡觉。
沈云钊搁自习室睡一觉,这会儿清醒了:“你给我讲讲?”
“青春无畏,但不能群体地规模地跟风地去踏平山海。尤其是——大学生团体。”着急无用,戚昀慢悠悠踩着单车,困得打哈欠,“其实这事儿最大的风险点不在于露营,不在于夜骑,而在‘聚集’。”
“确实。”沈云钊也担忧,“聚集就等于出事,无非……大事或者小事,你出事还是我出事。”
“嗯。”戚昀说,“后续大概会缩紧宿舍管控,严格执行晚归报备。你知道的,学校常规状态不查寝,但校规白字黑字不允许夜不归宿。”
“你好淡定哦。”沈云钊琢磨一番,想起戚昀最近研究的文献材料,”这就是所谓……政策弹性?”
“嗯,政策弹性执行。”说起专业知识,戚昀稍稍醒了些,“环境大体稳定的情况下,就宽松,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有人出头,有人闹事,局势紧张,再形成群体效应……”
语调温柔,晚风粘腻。两道自行车并排拐了个弯,消失在浓浓夜色里。
“……你凑热闹,我也凑热闹,结果呢,现在宿舍楼都空一半了!”图书馆,沈云钊现学现用,循循善诱道,“你看啊,你同学不是在岛上,就是在路上,这情况摆出来,学校能不管么?”
馆里正策划暑期活动,助理岗的丁茜忙得脱不开身,没凑上这个热闹。但她也觉得不平衡:“沈老师,可是之前你说过,大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逃课还是露营,不都是自己选的么,现在小学期课少,这几天还是周末,大家享受出去玩的乐趣,也愿意承担路上的辛苦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有什么不可以?”
沈云钊:“昂,是我说的。”
“而且……之前官媒都是支持的啊,”丁茜不解,“学校公众号也转发了,怎么一夜之间一百八十度大拐弯,还连累我们这些老实人大晚上被查寝,被责怪室友外出隐瞒不报……然后从这周开始,晚归得报备登记,宿管还威胁我们要统一排查门禁刷卡记录……麻烦死了。”
她瞧一眼沈云钊,小声道:“好大学不查寝……当时也是你说的。”
“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这话没错。”沈云钊并不觉打脸,耐心解释道,“但这次露营事件,恰恰就是因为大家都躲在‘大学生’的罩子里,让‘大学生’整个群体来为自己负责。而这种群体往往又是不理智、不可控的。”
“你意思是……学校没错,反而是出去玩的学生连累了不出去玩的学生?”丁茜问,“不对吧,学校为了方便管理一刀切就算了,还要在学生阵营划分对立么?”
“学校没有划分对立,学校只是迫于无奈。”沈云钊说,“学生热血没有错,学校求稳也没有错,这几天为此忙得不着家的导员老师们更没有错。这么说吧,一个人出门,就只是出门,一个宿舍出门,算团体活动,但如果成百上千的人出门,那就是聚集,是游行。规模不同,响应级别不同,要做的准备也不同。”
“聚集游行?有这么夸张么?”丁茜想了想室友发来的前方报道,“呃,是有点像军训拉练……?”
“是的。”沈云钊说,“比如军训。动用方方面面力量,补给、安保、交通管控、急救,所有能想到的一切配备齐全。但哪怕这样,那么多人保驾护航,还是会出现意外掉队和由此导致的混乱。对于大规模人群聚集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还是其次,确保稳定与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是个人的错。”沈云钊说,“是由群体造成的,无意识但客观存在的巨大风险。所以……学校对这次事件的管控,我认为合理,且十分必要。”
“我先前说的好大学不查寝,是指给学生自由,给学生自控和自制的空间。但凡事讲究一个度,过热就要降温,放任不管真沸腾了就完蛋了。现在的收紧只是手段,等到事情过去了,自然还会放松。对立之下没有赢家,你得相信,没有哪一位导员老师愿意加班查寝。互相理解昂~”
丁茜若有所思,终究点了点头。
临下班,不该那么沉重。沈云钊想换个话题,忽然注意到桌面一闪:“换手机了?”
“嗯,新买的。”丁茜挺高兴,“家教工资到账了,家长还续了暑假的课,连着定金一起发。”
“好事儿。”沈云钊也为她高兴,笑着笑着却想到点什么,“你这是新款么?”
“攒了好久的钱呢。”丁茜把手机递过去,“这个颜色好看吧?”
“不错。”沈云钊转了转,还回去,“现在电子产品迭代真的太快了,三天两头上新……哎你这官网买的吧?”
“对,旗舰店买的,还送了好多东西……”
沈云钊也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