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员,戚昀不能说是十分热爱这份职业,但毫无疑问,对学生工作是有初心的。初心不在于处理鸡毛蒜皮,而在于鸡毛蒜皮掩盖下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观社会,是学生向成年过渡的社会化过程。个体之间存在学业成绩、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的分层,而这些不平等又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教育机会、校园体验、发展前景的差异。校园从来不缺社会议题,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和融合、有学生组织和社团的政治参与、有性别不平等与性别认同、有暴力、性骚扰和性侵犯,等等等等。
作为写作者,戚昀不能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笔下构建的一条条故事线、一张张关系网,都是社会。
世界观是社会规范、社会控制和主要社会问题;人物设定是资源、权力、机会在社会成员间不平等的分配;情节发展涉及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合作、竞争和冲突;在故事行进过程中,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演变……有大有小,有轻有重,都是社会。
“……是社会学呢。”消息砸下来,沈云钊觉得突然,但并不意外。脑子转了几转,缓慢眨了眨眼,对着戚昀紧张的目光,挑眉笑道:“从理天坑,到文天坑?”
戚昀一愣。被这么明晃晃一打趣,忽而放松下来。
“理天坑……花了好多时间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戚昀低头笑了笑,又问,“那现在的文天坑,你觉得怎么样?”
“专业跨度大、申请难度高、准备时间长、就业方向窄。”沈云钊认真思考,“需要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的教授推荐信,然后……博士一读就差不多五年,可能还需要出国。”
戚昀平静地点点头,也等着沈云钊的下文。
“但——既然不为了钱,那就只能是为了兴趣。”沈云钊目光含着情意,轻声而郑重道,“戚昀,兴趣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恭喜你找到了它。我知道下决心转行不容易,但这不是否定过往,而是人生探索中,无限可能性的触达。”
心头大石落地,又平平稳稳地被托起,最后陷入一朵云的拥抱。
那朵云说:“戚昀,我为你高兴。”
温情脉脉中,戚昀想起一路走来,沈云钊对于他读博这事儿的态度变化。在他挣扎着想要逃出学历焦虑,沈云钊风轻云淡地说“读不读都可以,硕士够用了”。而当他透露想要转换新方向,沈云钊敲锣打鼓说“天大的好事”。终于,现在全盘托出,沈云钊托着腮,眼睛亮亮,声音柔柔,哪怕长路漫漫,他都会……“一直支持你哦”。
没等戚昀说点什么,沈云钊手机一震。是老沈的消息,言简意赅:[吃完跟我回家。]
两道目光斜过去,只瞧见倔强一个背影。沈云钊语音和善发问:“有何吩咐?”
老沈横举手机,对着麦克风动了动嘴皮子。那两人紧盯屏幕,却什么也没有收到,只见输入状态跳了又跳,三分钟才酝酿过来一句:“你大伯的二儿子结婚办酒,叫你商量接亲的事。还有老家房子要安排,要人手,要布置……总之好多的事情,要对好流程。那个,你妈叫你回来的,我传个话。”
不加这最后这一句,还有点可信度。沈云钊一乐,打字:[他是突然决定明天办酒?必须得今晚商——]
手机被戚昀抢过,全选删除,速速回复:[好的。]
消息嗖地一声发送,两道目光又随老沈而去。只见老沈盯屏幕盯半晌,放下吃两筷子,喝半杯茶,又抓手机起来盯。
重复三次,这才纡尊降贵单手敲字。两人数着秒,消息很快过来——[嗯。]
“回去给我做专业版学科报告。”戚昀把人赶回家,还不忘提要求,“接亲的话,如果你当伴郎,我要去吃席。”
“吃吃吃吃吃。”沈云钊知道戚昀想看什么,衬衫西装么,一钓一个准儿,“不当伴郎也得带你去吃,礼金红包写我俩名,并排着写……”
入了夏,日子倏地过得飞快。一夜之间,凤凰花冒了头,再回过神来,已是半树红花。
毕业临近,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升学率、就业率、三方协议;学业预警、答辩未通过、延毕手续;学生档案、党团关系转移、毕业证学位证……处处容不得错,文件材料几乎把戚昀压成一张饼,每日只靠中午的砂锅米线和晚上的男友按摩续命。
图书馆这位刚好结束一轮科创项目申报,数据库建设第一阶段成果显著,年度图书馆活动提案抢先完成。难得清闲,潜心修炼居家按摩技艺,甚至还去医学院参加两场中医养生培训,回到家压着戚昀试手,就差没给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