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解释“退不了”,夫妻俩这才跟着上了楼。
“老秦,你快来看!”进了门,戚燕径直走向窗边,“这儿风景确实是不一样呢!”
落地窗擦得透亮,午后阳光铺撒,大半城市落在眼底。
秦修远跟着过去,手掌贴上窗户感受热度,叹道:“托儿子的福,咱也能享受享受大城市的美景。”
轮子哑声滚过厚地毯,戚昀松开拉杆,静静倚在玄关。看着暖阳笼罩下的父母,感受父母孩童一般的欢心,心情顿时开阔。
两人拍了不少风景照,戚昀也在背后悄悄划开相机。框住他所认为的,家的模样。
赏足城市风光,戚燕回身打开行李箱,提出来一个袋子。
“甘草杏,还有点儿百合。”她笑着递给戚昀,“上回给你带的几包,吃完没?”
“吃完了。”
“这次带多了些,可以分享给你朋友同事。”
戚昀心里暖呼呼。送给朋友……果脯换卤牛肉,礼尚往来,不枉人脉这番出谋划策。
收收捡捡,戚燕拿出些日用品。转头一瞧,秦修远和戚昀父子俩并排坐在床位,两手后撑,腮帮鼓鼓嚼着杏干,动作如出一辙。
她低低笑了会儿,柔声道:“老秦,你还记得不?小昀6岁那年暑假我们去北京看升旗,住的那家旅馆特意给加了张小床。”
“嗯?”戚昀好奇,杏干换到另一边腮帮子。
“你不肯自己睡,大半夜钻我俩中间。”秦修远冲着戚昀说,“后来你妈嫌挤,自己挪去小床。可是没到半小时,你又醒了,哭着闹着非得把人拽回来。”
童年糗事,戚昀回忆里朦朦胧胧的,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我有那么粘人吗?”
“也就那一次。”秦修远笑笑,满是感慨,“后来呀,每次见面,你都长大一些,成熟一些。不知不觉,就已经是个大人啦……”
后来……戚昀想,后来上了小学,亲子分离已成常态。每次见面,父母都老了一些,生分一些。不知不觉,就走到今天。
——晚饭吃石锅鱼。
蒸汽腾腾中,戚燕说起戚昀三年级鱼刺卡嗓子,被家里老人紧急送医的险事。
“你呀,当时给爸妈打了一天电话诉苦,说特别讨厌鱼,又腥又臭还有刺,立誓再也不吃大坏鱼。”
筷子一拨,整盘鱼片下进锅里。戚昀抿着笑:“这都多久了,你们还记着呢……”
“当然啊。”秦修远说,“一转眼,哭哭啼啼的娃娃,都开始挣钱请爸爸妈妈吃饭了。”
戚燕好奇:“后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鱼的?”
“嗯……当时就那么一说。”戚昀无奈道,“爷爷奶奶买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又不挑食。”
其实哪有什么闹性子不吃鱼,只是小孩儿寻求关注的手段罢了。
另一头,刚下班的幕后规划者人在工位,心在餐桌。
[我有优惠券!等会儿我买单,你再转钱给我。]
戚昀:[你看看有没有黑米露赠送,上回店员说有的。]
沈云钊:[有哎!还是你有经验!][大拇指]
戚昀:[那我用了,谢谢。]
沈云钊:[好哦,你下次再请我。]
“小昀,和朋友聊天啊?”戚燕压着笑,和丈夫对视一眼。
“嗯。”戚昀放下手机柔声道,“也是学校里的老师,和我年纪差不多。”
“哦哦,好啊,老师好。”秦修远给妻子倒一杯茶,“在一个圈子,思维同一水平,也有共同话题,蛮好。”
“嗯!”戚昀点头。头很重的聪明人总有说不完的歪理,偏偏他能听进去。
“我和你爸就是在工作第一年认识的,聊着聊着……顺其自然,定下来了。”
戚昀撑着下巴听父母爱情:“很好啊。”
“你朋友是什么专业、什么岗位的?”戚燕习惯性分析,“年纪差不多……应该不是教授,和你一样是导员?”
戚昀一愣。
“她是哪里人啊?本地的?”
戚昀眨眨眼。
导员,本地人,同一圈子共同话题,女。呃……张可蓉?
“什么学历,硕士还是博士?”
戚昀无奈:“……这是重点吗?”
“当然啊。”戚燕说,“你以后肯定要申博士的吧?如果对方是博士,多多少少能激励你;如果目前都是硕士,那就互相鼓励,朝着同一方向努力,不是很好吗?”
“嗯。”又是申博,又是学历,戚昀忽而有些心烦。可每当对上父母殷切目光,他又说不出半句反驳的话。
“你可以的。”秦修远抬手给他续杯茶,温声鼓励道,“爸爸妈妈相信你。”
“趁热吃吧。”一兜子鱼片盛入碟子,戚昀不想聊这个,只好笑了一笑,转开话题,“博物馆还是最近有个特展,三星堆,你们感兴趣吗?”
“好啊,我们好久没去博物馆了。”戚燕回忆,“上回……还是两年前队里统一组织的旅游,去西安看兵马俑。”
“那今晚可得看两集纪录片补补课。”秦修远补充,“那会儿兵马俑人多,讲解也没听全,回头还得自己找资料看。”
补补课……?!戚昀忆起幼时被观后感支配的恐惧,弱弱道:“提前了解一下就行,也不用那么严肃对待吧……”
“博物馆是文化场馆。”戚燕不认同道,“既然去了,就得学到点东西回来。走马观花那还不如去公园草坪躺。”
戚昀小声抗议:“去公园草坪躺着也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