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五姑娘她坐享财成 > 第8章 第 8 章

第8章 第 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良久,只见老者打坐完毕,轻声踱步至年轻人身后,见那人只翻了一页书,久久停在那里。

老者咳嗽一声,年轻人这才有所反应,急忙站起身来。

身形高大,容貌俊毅,这不是坊间传闻游手好闲的萧淮奕却又是哪个?

这也是个天生的反骨头,幼时跟着两个勤学上进的兄长,也不见他多爱读书。

如今家里也不指望他读书上进了,偏偏争朝争夕,痴迷看书。

“老师,这卷《陈沅农书》学生已经读完了,里头讲到多处讲耕作的妙法,令人叹服。但学生疑惑的却另有一处。”萧淮奕向老者鞠了一恭,这才提出自己的疑惑。

陈沅乃是前朝农家名人,他所留下的笔录里有关于如何精耕细作提高田地的产出,也记载了自己耕作中发现的一些农法规律。

萧淮奕自然知晓旱年作物会歉收,但书中记载雨水太多的年份,即便没有形成洪涝之势,作物依旧会减产,这便令人费解。

老者听完他的叙述,摸着白胡子笑了笑,长叹一句:“不知。”

萧淮奕:“......”

老者走到角落里拿起葫芦水瓢,萧淮奕赶忙上前拎起盛水的木桶,跟在老人身后。

老人便笑呵呵地给园子里的蔬果浇水,缓缓地道:

“这耕种的学问之广之深,并不亚于科考的学问。

况且文人的佳作能够传世,农人的经验却时常断代,即便是偶尔出得一个钻研农法之士,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只能记录事情的表象而无法深究其根本,便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经验。

因此即便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大能,他也无法知晓这小小农耕问题的答案。”

萧淮奕听了此言,深思片刻。

“连老师也不能知晓,想必是此书传抄之时有谬误。”

白发老者轻笑一声,却摇头道:“你既有了疑问,便不能轻易将之归结为谬误。”

说着指向了篱笆墙下的作物:“你看,老夫培植的那紫瓜吊子长在狼桃身边,便枯黄矮小;长在老夫的万寿菊旁边,就葱郁茂盛,比那独枝独种的长得还好些。”

适合土地的作物,时而也长得不好。他园中的多种状况,可从没有哪一卷书写过。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纸上得来终究不全。如若真有志向,便需要躬身亲历,得出结论。

“我听说你近日之举,甚有欣慰,但我的新农法只在这方院子里小试而已,只怕放之田地间而不准,到时于你而言并非好事啊。”老者捋了捋胡子摇摇头。

萧淮奕自知老师知晓了他买地遇到的阻碍,担心自己迫于压力半途而废。

他笑道:“老师不必担忧,学生还年轻,若有朝一日能将新农法推而广之,自是好事一桩。即便不成,能为后来的钻研之士作些经验也是好的。”

老者闻言,颇有深意地看他一眼。

随即却又放下话题,继续他的授课。

萧淮奕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处用石砖格出来的苗圃,内有三墒紫挂吊子的秧苗。

奇怪的是,即使是在同一个苗圃中,紫瓜的长势却大不相同,第一墒全种的紫瓜苗,已经挂了几个小果。第二墒加了几株外邦引进的狼桃,两种植株都长得不好。

第三墒共植的是万寿菊,则两种作物皆长势良好。

“老师可是在土肥上有所添减?”

老者摇头答:“没有没有。”

萧淮奕又仔细查看了其他的苗圃,发现其中的作物都是紫瓜吊子这样的培植方式。

有一墒是单独生长,必有其余两墒的共植了其他作物,自然也有着不同的生长效果。

如此对比,一目了然,果真是个做研究的好法子。

发现了这个规律,萧淮奕再次打量这个院子,才发现原本看似杂乱无章的种植,却都是有据可行的。

“老夫曾游历南北,遇到一个行脚医,他与老夫谈论药理,说了句话,甚感有理:世间百毒,五步之内必有解药”。

想来万物相克相生,运用到庄稼上也是同理,若有相宜的庄稼共植,互为惠利,也不失为增加收成的好法子。

“老夫近日在这上头颇有些心得,只是庭园窄小,终究未在田地中施展,却不知成效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