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她也不想欺君 > 第72章 樊笼已破

第72章 樊笼已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考院的学子疏散后,院门出现马车,几道身影拥簇着紫服吏部尚书钟珂。

钟珂回过身来,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说道:“诸位辛苦了。”

身后的人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钟尚书才是费心费力,要说辛苦也该是您,我们充其量就是个打杂的。”

钟珂脸上笑意更深了,本来这科举之事轮不到他们吏部,但今年太子跳过礼部直接将此重任交给他,如何不让他畅快。

这就是变相的向众人说他这个吏部尚书颇受储君器重,日后必定前途无量。

朝中有哪个不是人精,除了那几个清高的,剩下的哪个不是登门道喜,附和谄媚于他。

这可让他狠狠的长了面子,这些时日面带红光,走路都抬头挺胸。且科举之事向来是个捞油水的好差事,纸条一收,金银流水般往府里涌。

钟珂仰着头:“话可不是这样说的,没有诸位的帮助我也不能如此顺利的开展,将科举之事办下来。待我一会儿向太子复职,必定为众位美言几句。”

众人面露喜意:“我等在此多谢钟尚书。”

钟珂心满意足坐车走了,他得入宫去朝太子复职,学子的考卷已经交由吏部其余人送到。

偏殿中,李恪正处理杂事。

他扔开一本奏折,刚想伸手拿下一本,手还没触到就伸回来,揉了揉太阳穴。

福禄见他一副烦心样儿,上前替他揉:“殿下,要不出去走走。”

“刘岩松那怎么样了?”李恪嘴中的刘岩松是禁军统领,也是那日重华宫失火时被问责的人。

福禄缓声:“刘统领还在查。”

李恪哼了一声:“再给他三日他都查不出来。”随后叹了口气,拂了福禄的手去,“当日也是气昏了头,得亏母后遗留的物件多半都被孤搬到了太子府。”

福禄抿嘴失笑:“殿下和善,刘统领自不会多言。”

李恪想了下:“他现在怕是急死了,说出的话总不好收回,看看吧,索性离三日还有一日,看明天他能给孤说些什么。”

福禄又道:“殿下宽厚。”

“总不能真把人革职了,他们刘家也是忠义之家,不像朝堂上那些个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奸猾之辈。”李恪对于朝中任职的大臣都有一套认知,只不过现在不能动罢了。

“梁温那边如何了?”李恪想起她来,去了些许时日了,也没多问过几句。

“梁县令离开衢都了,您已下令让各州刺史配合,南方依靠孙氏的商户基本都散了,投靠了徐氏,再过些日子梁县令就该回来了。”福禄这里一直都有信递来,本来他应该逐一说给太子,但近些日子事情太多,太子便说将此事先放放。

“嗯。”对于李恪来说,科举与幽州反叛之事比梁温建商会重要多了,权衡利弊之下,自是要紧着重要的事。

况且梁温将此事办的很好,还有徐家,未被抄家之前徐家也是清流之辈,后来圣上昏聩听信奸佞将人尽数流放。

李恪想着,指尖便在桌案上一下又一下的敲起来,他在估量徐家现在的价值。

福禄杯盏中茶水见底,便轻脚走出,才踏出门槛,迎面撞上了晋王。

福禄赶紧躬身:“晋王。”

晋王嗯了一声:“殿下在里面吗?”

“在的,殿下此时忙于政事。”

“去通报一声,我有要事禀告。”晋王往里望了一眼,没看到什么。

福禄唤了旁边守着的内侍去沏茶,随后入了殿中:“殿下,晋王来了,说是有要事要禀告。”

李恪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眼看外面,窗上投下了人影:“带进来吧。”

不等福禄出去通报,晋王就自己掀帘而入,现在殿中央:“殿下金安。”

李恪挂上笑:“皇叔来此是为何啊?”

“臣请命前往边关,护我大昭疆土。”晋王说着半跪在地,拱手,双眼盯着地面,心中没有任何想法。

李恪没说话,殿中静下来。福禄吩咐沏茶的内侍走进,为太子和晋王各上了一杯,随后无声退下。

福禄看了眼李恪,随后也转身退下,此时殿中只剩下他们叔侄二人。

“皇叔,安安稳稳地待在盛京不好吗?”李恪看着手上的奏折,轻声问了句。

“好,也不好。”晋王没起身,但是抬眼看他,“臣年少便提刀上阵,镇守边关,后先帝驾崩,臣被皇兄留在盛京,后来又被皇兄送去封地,不自在,不自由。”

“臣已经习惯了马背上挣命的日子了,安稳不适合臣。”晋王顿了片刻,才道:“殿下,如今关外戎狄蠢蠢欲动,与沈巍勾结又怎么可能只盯着河东,河西守将无才,绝非良人。”

“如今满朝上下有多少忠良,臣清楚,您也清楚。”晋王平静的叙述着,眼前闪过了与兄弟酒肉豪情的日子,苦寒之地行抱负,策马边关展英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