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人把玉米袋子放一边,拍拍手,站起身,笑容浮上脸:“原来是葡萄园的新老板,康老板又年轻又漂亮。我是老俞的媳妇,快屋里坐。”
原来这就是俞定海的媳妇孙美英,之前吴安说这对夫妻四十左右,但孙美英头发白了一半,看起来像快五十的。
“孙大姐,先不急着倒水,我第一次来你家,买了些东西,你来帮忙拿下。”康娇娇打开汽车后备箱,拿出了两箱牛奶,两箱坚果礼盒。
孙美英笑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这多不好意思,还要你花钱。”
一边说一边拿过了两箱牛奶,康娇娇拎着另外两箱坚果礼盒,跟着孙美英进了屋。
一楼大堂,水泥地,白墙,放了张八仙桌,几把椅子。
农村的自建楼房,有钱的装修可媲美豪华别墅。农村喜欢邻居互相窜门,装修的好也是脸上有面子。像孙美英这幢房子外面没粉刷,里面也没啥装修,康娇娇进村后也就只看到这幢。
孙美英给康娇娇倒了杯水,康娇娇抱着水杯,捂手取暖。
此时是二月底,天气依然寒冷,但这个大堂没有任何取暖设备。
“孙大姐,俞大哥啥时回来啊?”康娇娇开口问道。
“老俞他啊。”孙美英顿了顿,说,“今天天气好,他给你的葡萄园浇水去了。”
“之前听吴安说,俞大哥种葡萄种了十年。”
“是啊,我们家老俞种葡萄在三渡村是数一数二的,老俞是村里最早开始种葡萄的那一批,还去县里农业局学习过,那时通市还叫通县。”孙美英自豪地说。
“我这葡萄园到时就麻烦你和俞大哥了,照顾葡萄园还挺辛苦。”
“赚钱都辛苦。我们以前在大城市打工,睡的地方几个人挤在一起,哪里有住村里自己房子舒服,又大又宽敞。”孙美英说。
“住乡下房子是好,自己种菜,再养几只鸡,都是土鸡和土鸡蛋。市里怎么买的到。”
“我们村里有些人还会特别帮住城里的亲戚,在村里买土鸡蛋。正宗的土鸡蛋,那个蛋黄,金黄金黄的,哪里像你们城市超市里的土鸡蛋。”
……
两人随意扯着家常。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美英,外面要晒的玉米粒怎么只倒了一半?”
他走进来后,看着大堂里多了一个陌生人,看向孙美英。
孙美英笑道:“老俞,这是葡萄园的新老板,康老板。”
康娇娇站起声:“俞大哥,您好,我是康娇娇。”
俞定海看起来比他媳妇年轻很多,正常的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脸上是常年晒太阳的黝黑。
俞定海一怔,随后神情尴尬地说,:“康老板,你怎么来我家了?正常应该是我去见你。”
“转让合同上,其实我还有两天后,就是3月1日才正式接手葡萄园。早就想来见见你了,但之前不是过年嘛,不想影响你们过年,就拖到今天才来看你。”康娇娇说。
“康老板太客气了,大老远人来了就行了,还买了东西来。”孙美英指着放在墙角的几个箱子,和俞定海说。
俞定海表情有些无措。
“俞大哥,我和吴安一个学校一个学院毕业的,都是学农业的,但种葡萄你经验丰富,还得和你拜师,多学习。”康娇娇诚恳地把来前准备好的一段话说了出来。
这段话她之前反复考虑和修改过。
前面一半强调她农学院毕业的,是为了告诉对方不要试图去忽悠她,基本的技术理论原理她看的懂的。毕竟康娇娇看起来太年轻了。有些老员工难免会心里轻视老板,大企业就常发生在企业耕耘多年的老臣子架空新来的年轻二代。
后面一段话说要和俞定海好好学习种葡萄,是为了表示对老员工的重视和尊重,给足对方足够的脸面。
这也并不仅仅只是口头上对俞定海的吹捧,也是她打算后面做的。既然有了葡萄园,那康娇娇自己就一定要真的学会种葡萄。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内行人和专业人士,才能更好地管理葡萄园,让葡萄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听到这段话,俞定海脸色诧异:“康老板,吴老板他和你很熟吗,你们一个学校毕业的?他看起来比你大很多。”
“俞大哥,吴安他比我大好几届,我进学校时,他研究生毕业留校,做了我们班上四年的辅导员,其实是我的老师,他一直挺照顾我的。我现在见到他,当面都叫他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