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忙道:“我的腿已经长好了,陛下的脸还要几个月才能祛疤。自从姑娘进去一趟后,就解了禁制,我试过几次,进出都没有机关暗器了。因有十万火急的事,我才找京营节度使谢鲸拿了腰牌出宫的。”
一想到林姑娘差点被太子骗心偏身,晴雯的心就酸楚难耐,一把抱住黛玉的腰说:“眼下我是冒了被杀头的罪名,趁陛下喝了安神汤睡着了,先出来给姑娘报太子的消息来了!”
“这话怎么说!”一听太子二字,黛玉神色骤变,不知怎的,一颗心突突地往上撞。
晴雯鼻尖一酸,拉着黛玉的手哭道:“姑娘,我们都被太子给骗了……”
当年荣国公之女贾敏喜欢女扮男装,游戏江湖,曾与潜邸时的宣隆帝私交甚笃。
一次偶然机会,宣隆帝发现贾敏是女子后,就不满足于金兰之交,想娶她为妻,便让上皇诏告天下,广选秀女。
彼时为避免高门阀阅以外戚身份干政,圣寿帝要求所有秀女,在参选太子妃的过程中,统一服饰妆容,且不得透露姓名及家世,经过层层筛选淘汰,最后留五十人,由太子亲择。
偏偏贾代善因寻找鹓鸾公主有功,贾敏被上皇获准不必入宫选秀。
恰时衡山节度使尹奉贤之女尹思卿,容貌与贾敏极为相似,阴差阳错地得到了太子亲赐的玉如意。
因西州叛乱上皇被迫离京,宣隆帝趁势登基。
尹思卿略过太子妃,直接成为了皇后,两年后,她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中选,全靠一张与贾敏相似的脸。陛下对自己的恩宠及“孝敏”的徽号,无不承载着对贾敏的思念与爱意。
而不曾参选的贾敏,已经嫁给了探花郎林如海。并且时常以巡盐御史的名义,递呈奏折谏言干政,不但褫夺了衡山节度使尹奉贤的恩爵与职务,还让尹氏一族仕路日塞,不得出头。
得知真相的孝敏皇后,无法接受自己只是个替代品的事实,而尹氏一族又凋零殆尽,她为此忧郁了十年,整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无法照看太子禛钰。
年幼的太子,不得不离开宫闱,独自去道观生活。
“太子之所以要这样欺负姑娘,正是为了替孝敏先皇后报仇。他的复仇手札里写明了,他要如何伪装成姑娘的表哥,与你拉近距离。
又如何步步为营,展示文采武功,让姑娘为之倾心。再如何施苦肉计,让姑娘钟意爱慕,引诱你献身。最后再将姑娘弃如敝屣,让你终身无靠,流尽眼泪。
孝敏皇后的不幸又不干姑娘的事,他一腔怨愤无处发泄,就想出这样恶毒的法子欺辱姑娘。天下竟有这样黑心烂肺的男人……”
黛玉的脸色渐渐发白,嘴唇隐隐颤抖,待她千好万好的表哥,为她身替病苦的表哥,与她缠绵恩爱的表哥,原来就是萦绕在午夜暗影里的东宫储君!
杜门在震,困我者东宫也。
竟是这个意思……
怪不得他从来不讲自己的童年,也不向自己介绍他的父母,更对他为何会做道士讳莫如深。
最初当她看见禛钰那双黑白分明的瞳孔时,恍惚觉得寰宇世间所有的正邪黑白尽在他眼中,对他的靠近,会不由自主地怀惕自警。
然而随着他们关系的不断拉近,她只看见了他眸中澄明无瑕的部分,却忽视了潜藏在混沌中的瞒哄。
其实若非父亲、王正堂有意替太子遮瞒身份,以她的智慧,如何不能猜到这样的结果呢。
说到底,还是太子煞费心机,站在男人的立场,先用实力征服了她的父亲罢了。
沉默了良久,黛玉才缓缓抬眸,轻声说:“他又没抓挠我的银子去,便是告官,刑律上也没有赚人眼泪,算作奸犯科这条王法。
这些年把他送我的东西、付出的心血盘算起来,他早折了本。有这样慷慨愚蠢又专精伺候人的骗子,我才是得了便宜的那个。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值得你冒死回来告诉我,你趁早回宫,好生侍奉陛下。”
听着林姑娘出奇平静的语气,晴雯也是始料未及。
原以为依林姑娘从前多情善感的性子,少不得要哭上几回,骂一骂太子。没曾想她竟如此淡然,神情中一丝难过意味都没有。
也是,表少爷,啊呸,臭太子虽说对林姑娘不错,可姑娘矜持守礼,对太子并未有太深厚的感情,眼下知道受骗了,满不在乎才是对的。
都是她大惊小怪了,晴雯如此想来,没再耽搁,赶紧告辞回宫去了。
黛玉独自坐在房中,思量着太子的事,心里正没个遣怀,忽见湘云揾泪进来。
“林姐姐,我想与宝玉解除婚约,你帮我看看,这退婚书写得对不对?”
黛玉接过她写的文书来看,字里行间都沁了泪渍。看到末尾一句“史氏心甘意愿退亲,贾家并无勒逼套哄等情,为免生枝节,立退字为照”不觉可悲可叹。
湘云泣道:“我名声尽毁,不甘为妾,不愿待在贾家了。”
黛玉不由联想到了自己,说来按太子原定的复仇计划,她被骗心骗身,也该长恨长泪了。
可她毕竟借太子之势,习学了帝王权术,开阔了眼界心胸,不但有数技傍身,还有丰厚资产,部曲千余。即便一辈子不嫁男人,也会活得很好。
什么贞洁名声,流言蜚语,那些无关生死的事,都是芥豆之微,还撼不动她分毫。
想当年,临朝称制的武则天,见到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面对犀利的诟骂,她还感慨宰相失职,错失了人才,这就是帝王心胸了。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振奋精神,想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