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吾皇黛玉 > 第100章 吾皇黛玉第一百回

第100章 吾皇黛玉第一百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黛玉主动打招呼说:“柳公子、谢公子、裘公子、韩公子,事出紧急不得已出此下策,邀你们前来。”

永龄见他四人面面相觑,茫然无措的样子,便指着黛玉介绍说:“这位是户部林尚书之女,林姑娘。”

黛玉不待他们见礼问询,开门见山地说:“关于今夜三更京营变节,北静王欲挟上皇谋政之事,诸位若想力挽狂澜,还请听我一言。玄真观中的道众原是附逆北静王的叛党,被太子收编日短,就留给你们调遣,你们可明白其中深意?”

柳新皱眉道:“林姑娘如何知道这些事?”

黛玉道:“我父亲是太子少师,而你们是太子私臣,同系太子一脉,咱们彼此利益相关,我有我的消息来源,或许比你们知道的更多一点。”

裘良百思不得其解,摔手道:“太子为何要把没训熟的狗,丢给我们卫戍皇宫!这不是引狼入室么!”

“太子是为了打入宫城内部,弃车保帅。”黛玉分析道,“玄真观五百俘虏是北静王的旧部,可以利用这种藕断丝连的关系,以归附旧主为名,带你们进入政权更迭的漩涡中心。太子不是要你们以弱胜强镇压反叛,而是要你们潜入皇宫保护宣隆帝。

北静王为了减少篡位的阻力,选择以拥立太上皇复辟为借口摄政,逐步揽权秉国。除了已被夺爵灭族的三国公,剩下的三郡王、五国公、十二侯都是太上皇的旧部,其他文臣接受改旗易帜不过眨眼的事。

真正让北静王忌惮的是活着的宣隆帝,他进入宫城第一桩事就是除掉他。上皇复辟、北静王摄政,依你我之力是无法阻止的。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保下宣隆帝,等待太子凯旋,自然能扫荡妖魔,驱逐贼王。”

谢鲸身为京营游击是最先察觉局势有变的人,听到黛玉此番剖析,才觉得自己行事鲁莽,不由叹道:“可我已经对那些玄真观的甲士说了京营有异动,只怕他们已经各怀心思了。”

黛玉笑道:“就是要他们各怀心思才好办事。北静王想杀宣隆帝,又不想担弑君的罪名,最好就是让宣隆帝神识涣散,慢慢病死。

如果有五百玄真观道众为宣隆帝祈福为由,进献延年益寿的神丹妙药,我想北静王是不会拒绝的。而你们要做的,就是每日为宣隆帝进献金丹,保住他的性命,治好他的疾病,让他在北静王面前几乎如死了一般。”

她又看向谢鲸,对他说:“而谢公子要做的事,就是以洞悉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谋反行动为要挟,假意投诚。又以献金丹、归还俘虏为筹码,向北静王示好。”

谢鲸思忖良久,又与其他三人协商了片刻,认为这个主意可行。

他向黛玉拱手道:“林姑娘聪睿高慧,足智多谋,我等深佩不已。只是太医都被控制了起来,我们又不懂医术,如何给陛下治病呢?”

黛玉拉着晴雯的手说:“晴雯是太医院王正堂的嫡传弟子,她也可以扮做道士,混入内廷为陛下看病。”

晴雯点头道:“若是我不能治之疾,我也会想办法联系师父,求得药方,你们再研制成丹丸,献给宣隆帝即可。”

柳新敬服不已,大赞道:“林姑娘想的周全,见识谋略皆出于我辈之上,倒显得我们堂堂须眉不如裙钗了。”

“柳公子过奖了,我也不过是借我父亲的东风之便,窥看了太子的课业而已。”黛玉并非自谦,而是这种破局之法,早就写在了那些权术博弈的手札之中了。

“事不宜迟,我这就回京营找王子腾。”谢鲸告辞而去。

晴雯也收拾了药箱,说:“那我也随柳公子你们去玄真观了。”

永龄瞥了柳新一眼,撇撇嘴说:“我驾车送你们去,你们之前当街纵马,行事不密。若再大张旗鼓的返回道观,只怕会被有心人窥见。”

想起之前造次的话,柳新更觉赧然,抱拳道:“多谢姑娘了,还未请教姑娘贵姓。”

永龄白了他一眼,留下两个字:“姓林。”

柳新度其容貌气质,与林小姐十分相像,只比她略矮几分,不由笑道:“莫非你是林家二小姐?”

永龄抬脚就走,没好气地说:“车把式的闺女罢了,当不起小姐二字。”

黛玉见她心情不好,拦住她道:“永龄,你留下,我有话对你说,让你父亲改换车帷,送他们去观里罢。”

永龄应声道是,将几位公子送了出去。

等她折返回来,就见黛玉在棋枰上打棋谱,头也不抬地说:“方才我长篇大套的话,你听进去有几分?”

永龄笑道:“我都听到了,姑娘你真聪明。”

“那你说说,太子让几个没有领兵经验的少年,统御还未驯服的叛军,为了什么?”

“不是弃车保帅,救陛下吗?”永龄反问道。

“不,太子并不在意陛下的生死。”黛玉手中拈着棋子,气定神闲地说:“太子让几个青葱少年,只凭一腔热血行事。如果没有遇到我提点他们,他们最大的作用,仅仅是带着假道士在宫中吆喝两声,揭露北静王宫变的阴谋而已。”

闻言,永龄瞪大了眼睛,竟是这么回事,“那姑娘为何送晴雯进宫,救陛下呢?”

黛玉落下一子,抬头道:“你要牢记,林家是纯臣之属,太子没上位之前,陛下才是国主。我送晴雯进宫,是为了让她自己博一个好出身。”

永龄恍然,想起方才那几个少年,脊背一阵发凉,“若是柳公子他们没遇见姑娘,直接带着随时倒戈的甲士混进宫,八成会死在宫变中……”

“在生死与利益的博弈中,能不变节且活下来的人,才是太子想要的私臣,忠诚、胆识、智慧、运气、每一样都不可或缺。”黛玉不由想起了表哥,他恐怕也是经过层层筛选重重考验,才能成为东宫心腹罢。

太子早有杀父弑君之心,更遑论对臣下冷血如斯,最怕他对心腹,也算计好了鸟尽弓藏之期,兔死狗烹之日。

黛玉不敢再想,她挽救一下正值盛年的宣隆帝,也是有心让太子延迟登基。

只要他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要追寻,那么她的表哥就是相对安全的。

“只盼那口嘴里吐不出象牙的柳公子,跟了太子那样狠辣无情的主子,整日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才好呢。”永龄哼了一声,如此一想,心里的气也尽消了。

黛玉放下棋谱,伸手抚在了她脸上,爱怜地说:“永龄,等你像晴雯姐姐一样,改了这浮躁多气的脾性,也能为自己挣一个出身,再不会有不长眼的王孙公子,胆敢在你面前大放厥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