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天下 > 第7章 第七章 风将起问长安故人

第7章 第七章 风将起问长安故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人正是永宁十九年的状元的江皓辰,年且十九,年少成名,朝中有名的刺头子。

长安城除了李珺珵,就他了。

当年,皇上当初殿试完毕直接点十六岁的他去吏部,做吏部侍郎。

他当庭拒绝。

皇上问其缘由,其言朝中之重,吏治为先。皇上问他想去哪个衙门,他去了当初新设立的御史台。做了一品七品巡按御史。

四品的吏部侍郎不做,偏选七品的巡按御史,不识抬举不说,有意炫耀反而会失尽人缘,此非为官之道。

当初朝廷皆不看好此人,少年意气,锋芒太盛。众人皆以为不过时日,便可见仲永之伤。

然,江皓辰入御史台第一年,巡按江南,查出江南巡抚贪墨案,暗中搜集证据不动声色回到朝中,穿着皇上御赐直谏绯袍直上太极殿,递交折子,人证物证,一丝不苟,堪堪参倒朝中一位三品巡抚,并提出巡抚之职十大弊端,谏言撤销巡抚之职。

诸臣工莫不是惊得面色惨白,江皓辰一出手,便让所有人绝无给江南巡抚求情的余地。且其他巡抚惴惴不安,生怕落了把柄被他拿住。

诸位朝臣记忆犹新,当时江皓辰批评巡抚制,皇上面色震怒,但江皓辰手中各项证据确凿,皇上不好发作,最后只惩罚了江南巡抚,其他的不了了之。

江皓辰参了一位三品大员,自己品级却不升不降。朝中臣工皆嘲笑其锋芒太过,恐命不久矣。

江南巡抚事后,皇上不再命此人离京。

殊不知,江皓辰将全国各律法乱熟于心,又对政务极其用心,朝中案由款项来去,入他之耳,便能听出纰漏。奈何品阶太低,不得入太极宫听旨。

永宁二十年夏,荆江洪涝肆虐,武昌府巡抚贪墨,将赈灾之银中饱私囊,长江一带哀鸿遍野。朝廷束手无策之际,江皓辰着绯袍进谏,提出救灾方案,并要求查出赈灾粮饷去留。

江皓辰立下军令状,当日整装出发。二个月后,长江洪涝缓解,灾民得到安抚。而赈灾粮饷就在鄂州军中,军府勾结官府。江皓辰因查证,暗中遭人毒手,幸好被救,得回京禀告诸事。

皇上升江皓辰为五品御史中丞,江皓辰当面驳斥皇帝巡抚之职冗余导致推诿,若是早些废除,不至于闹得长江一带民不聊生。

江皓辰带重伤谏言,皇上听了此言,一怒之下将江皓辰罚出朝堂,命在府中自省半年。

尚未晋升,便造斥责,本欲对江皓辰下手的高官又幸灾乐祸,以为他经此打击定然翻不起多大浪花。

这半年江皓辰也没闲着,在长安中监察百官举止。后回到朝堂,江皓辰又将半年内收集到的一些民间及朝堂政策弊缺之处做了补充,又提出律法有纰漏之处一千三百六十条,皇上看后,命翰林和六部一一订正,才正式擢江皓辰为五品御史中丞。

同年,各地均有巡抚爆出贪墨之事,年底,皇上不得不撤销巡抚。同时,皇上见江汉一带收成好转,人民富足,将江皓辰的五品御史中丞擢升到四品。江皓辰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官阶四品的御史中丞。

朝中不是没人打算除掉这个江皓辰的,奈何几次失手之后,加上这江皓辰算无遗策,精于谋划,哪怕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一众势力竟然也奈何不了他。

朝中唯一一个不站边的官署,便是他所在的御史台。

前御史大夫因他的到来,本来站大皇子的,后来见朝中巡抚倒台一批,怕留下证据,自己致仕。

如今,这位四品的御史中丞在御史台虽不甚受待见,也算得上是功绩卓著,且自己没有任何把柄,这倒叫一众同僚心悦诚服,众人虽不喜欢他,但也不想与他为敌。大概,还是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入仕之初那种刚直不阿的影子,心头不免肃然起敬。

也有不少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他江皓辰能心怀明月到几时。谁不是初入仕途壮志凌云呢?隔个三五年,不是同流合污,便是身首异处。

在风云起伏的朝堂想靠着一口浩然正气遗世独立,到最后只会死无葬身之地。

他还没撞得头破血流,如果想出来支持秦王,最后的结局会更悲惨。

不知怎的,现在朝臣们见了江皓辰身着绯袍,心头就莫名害怕。谁也不知道哪天他一个闷声,检举的就是自己呢。

每当那些老奸巨猾发现自己连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都斗不过,心里还是虚的。再看看那从襁褓中长大的七皇子,饶是各怀鬼胎,此事也要戮力同心了。

实际上,江皓辰和李珺珵之间,也就永宁十九年的琼林宴上见过,此后再无交集。那年,李珺珵不过十二岁。

江皓辰支持李珺珵新政的举止,众人道路以目。皇上当即命左右丞相与六部复核新政方案,半月之后,新政在秦地开始实施。

朝中虽有人反对,奈何皇上极力支持,李珺珵便大刀阔斧去做。

不过半年时间,新政成效卓著。

李珺珵天资飘逸,江浩辰沉潜刚克。这两人,细想起来根本不是一路人。

谁之,一向除御史台相关事务外素处以默的江皓臣,会上书支持新政呢?这两个一联手,秦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莫不欢欣鼓舞。

今年正月初一万国朝拜的仪礼上,皇帝诏谕海内,因七皇子新政收效显著,为彰佳绩,封为秦王。

将将十五岁的李珺珵被封为秦王,皇长子李承珉再也无法等闲视之。

李珺珵在朝中已是光芒难掩,他们不会等到这雏鹰振翅飞翔的那一天。

窗下,他玉笔挥动,在写着什么。承瑜在院子里练剑,喊道:“哥,我这招怎么样?”

“进益了些。”李珺珵淡淡道,手中的笔未停。

坐在廊下看书的承瑾,起风了,他又咳嗽了两声。一旁的随侍递来披风,他接过来穿上。

寒风从秦岭披靡过来,一直到雨霖岭。

两三日来,天素日日去看那头半大的小狼,小狼身上的伤口逐渐愈合,摔断的腿还未恢复。

楚睿卿见天素天天往外山头跑,嗔道:“别贪玩,山间多危险。”

“我哪有。”天素只不过每日去趟乌云顶耽搁了时间罢了。

楚睿卿斜眼看了看天素,道:“你现在也不小了,天天顽皮,别以为我不知道。”

“顽皮?”天素指着自己,摇了摇头。她凑过来道:“爹,我不是救了一头小狼么,我最近一直在找我们养的那群,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看能不能让这头跟它们一起。”

“等他伤好了,放回深林就好。”

“孤狼在这里如何能存活。再说,我们过不久就要离开这里了。”

楚睿卿笑了笑,道:“是啊,过不多久,你就要见到他了。”

天素耳根一红,面露羞涩,道:“他未必记得我。”

“记得的。”他始终面色欣然,“此番回长安,我是不能露面的。我也想好,你与小雨开个医馆,请个老郎中坐镇。宫里明月一直病着,皇上会接机招些女医者进宫,届时,你可以女医官的身份进宫,留在明月身边。你这个年纪进宫,刚刚好。”

天素耳根子越发红,她咬了咬嘴唇。

她自是知道明日和明月都在宫里,想到那年幼时光明的影子,她脸上浮现淡淡的笑意。听父亲的意思,大概是和长安有书信往来的。

“春猎自二月十五始,至二十五起架回鸾。等长安诸事安排定了,我们正好进京。”

“为什么不现在出发进京呢?”

“春猎过后,皇帝会广招天下名医进京,那时候我们进京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

天素点了点头,这样子下去,还要等好多天。

“大概三月初一,皇上会下旨召医进京,不出五日,消息便会传到这里来。以我在这一带的名声,到时候离开也名正言顺。”楚睿卿说得从容。

这位曾经的吏部尚书,也是指点过江山的人啊。

“小雨和我一同进宫么?”

“我意让她留在药铺,毕竟天朗还要找。”楚睿卿目光落在远处溪边浣衣的小雨身上。

“爹,天朗可能在长安么?”

“以前是不可能的,如今也不好说。”从容如楚睿卿,也忍不住叹气。“李珺珵他身边无甚可用之人。陈贵妃势大,朝臣们谁也不敢明面支持皇上立李珺珵为太子。”

“非要立他为太子么?”

“唯有他,可使河清海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