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烽火燃七星[战国] > 第24章 权宜

第24章 权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见嬴驷久久不语,楚暄心中担忧,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王上,先生这次欺楚……”

“寡人知道相国。”嬴驷略一颔首,再无多言。

楚暄观察着他的神情,彻底放下心来。

“你对此事有何想法?”嬴驷抬起头看着他。

楚暄微怔一下,即刻沉心思考,少顷扬唇一笑:“微臣以为可以将计就计,彻底破坏齐楚联盟。”

嬴驷微笑颔首:“此事便交由你来解决。”

——

楚暄回去后先写了封信快马加鞭送至子兰府上,询问他楚国朝野的动向。

没过几天便收到子兰的回信,内容是大吐苦水,见字如见人,字里行间彰显子兰说话的模样。

他告知楚暄因秦国仍未有割地的消息,屈原与陈轸二人又在朝堂之上讽刺秦国弄虚作假,称这是秦国的缓兵之计,抨击张仪狡诈,以商於之地做幌子来拆散齐楚联盟,使楚国陷入孤立无援之地。

熊槐也有些动摇,一个月前他已撤兵武关并派使者前去齐国断绝邦交,然因秦国迟迟不肯割地,被屈陈二人钻了空子,二人又去游说齐王与楚国交好。

子兰还在信末询问张仪的腿伤,他特意命人配置了跌打损伤的药膏与此信一同寄来,希望张仪早日康复,并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签署地契。

楚暄将此信拿给张仪看,并陈述自己的计策,张仪同意让他审度。

他即刻书信回复子兰,告知子兰张仪已将地契拟好,正待腿伤康复,能下榻行走时请秦王签字,得知齐楚联盟仍未断绝,齐国还将军队开至曲沃,秦王恼怒,这才犹豫割地一事,若楚国能解决此事,并真心信任秦国,秦王将立刻签下地契。

——

这两个月里,楚暄除了去政事堂,便是嬴稷的太华宫。

前年年底,嬴稷和嬴荡随嬴疾前往巴蜀,这一去便是一年,回来时又赶上年关,紧接着楚暄就随张仪使楚了。

二人一别将近一年半,如今嬴稷十四岁,已然从粉雕玉琢的孩童成长为温润如玉的少年,肤白若瓷釉,目若朗星,很好地继承了其母美艳的容貌,举止气度相较于之前沉稳许多,稚气未退的脸上又带着少年人的刚毅和深沉,显现出阴阳杂糅的美感。

少年人长得快,一年未见便是另一副模样。

楚暄注视着嬴稷,觉得他垂眸看书的模样与嬴驷极为相似,隐隐现出帝王的气度。

嬴稷装模作样地看书,已被楚暄盯了快半个时辰,早就不好意思了,频繁地眨着眼睛。

感受到对方的不自然,楚暄轻笑一声,嬴稷尴尬地抬起头,便听楚暄来了一句:“稷儿真是越长越俊了。”

他的脸倏地红透,含羞垂头,傻乎乎地笑道:“还、还是安羽哥哥最好看,而且安羽哥哥才貌双全。”说话时抬眼偷瞄楚暄。

楚暄被他这模样逗乐了,对上嬴稷的目光时突然怔住,脑中撞入林辙的脸和笑容,他有些晃神。

嬴稷见他笑容渐收,眼神变得茫然,慰问道:“安羽哥哥,你最近总是心事重重的,可是因相国的腿伤?”

楚暄回过神,抿唇一笑:“算是吧……不过先生的腿伤已经好了,这几日可以下地走路了。”

嬴稷又道:“我感觉你最近十分疲惫,瘦了不少,是没休息好吗?”他挺直了身子,一脸担忧地看着楚暄,学着他母妃关怀父王的口吻。

楚暄笑着打趣道:“你观察得倒是仔细。”

嬴稷耳尖泛红,睁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他:“安羽哥哥若有心事可以告诉稷儿,稷儿愿替你分忧!”

楚暄颔首,思忖片刻,决定将此次使楚的种种事宜和盘托出,他轻叹一声:“稷儿,比起先生的腿伤,我更担心一件事,这次出使楚国,先生他……”

待楚暄讲完,嬴稷先是震惊,复又沉默,片刻后他问道:“此事还有谁知道?”

楚暄:“你、我、先生和王上,再无他人。”

嬴稷点头,笑道:“安羽哥哥,我相信相国的为人,他绝非背信弃义之人,此番欺楚不过是缓兵之计,不都说‘兵以诈立’吗?楚王会相信也是他自己笨!若是父王绝不会因贪图小利被耍得团团转!”

楚暄闻言心弦一松,心中的大石落地,感激道:“稷儿,谢谢你!只是……我怕此事公开后先生在秦国难以自处……”

嬴稷大胆地牵住他的手,放于掌心,安慰道:“安羽哥哥放心,父王、疾王叔、司马将军都是明事理的人,他们定能理解相国!我娘亲与相国是旧友,她若知晓相国的用意定会支持!”

楚暄点头,觉得嬴稷十分窝心,只是嬴驷能理解,其他朝臣未必,倘若有一天……

他心头猛颤了一下,表面不动声色,心中突然有个想法,若是嬴稷做了太子,继任王位,张仪或可无事!

楚暄话锋一转:“稷儿,还没问你去巴蜀的这一年,可有收获?”

嬴稷脸上现出自豪的笑:“安羽哥哥,临行前你和我说蜀地常闹水患,为此我认真观察了一下那儿的地形。那儿有一条岷江,是水患的根本,蜀地多处坡度大,整体地势向东南倾斜,东南两侧横亘一座玉垒山,东高西矮,落差竟达百丈。岷江水被玉垒山阻挡,向西折返,无法流通,这便是为什么西边常年洪水泛滥,一片汪洋,而东侧却是干旱,赤地千里。”

这一年来嬴稷在蜀地四处巡视 ,东奔西跑,上山、游江,观察地势,拜访当地乡民,询问当地情况,回秦国后将在蜀地的所见所闻:山势地貌、洪灾干旱、农田灌溉、疏导积水等一系列问题撰写成文章上奏嬴驷。

“若是能凿穿玉垒山 ,将岷江水引入东侧,便可解决西侧的泛滥,东侧的干旱,只是这开山一事听来略显荒唐,不过父王看完我的文章当着母妃的面夸赞我呢!”嬴稷乐呵呵地挠了挠头,“荡哥哥也很厉害,他的文章注重强兵和城防,提出要在蜀地设军营,培养水军,建战船,以防楚军来犯。”

巴蜀治理算是嬴驷立储的考核,二人从富民和强兵两个方向分析,都得到了嬴驷的认可。

楚暄很是满意,眼中闪过精光,说道:“秦楚之战迫在眉睫,稷儿,你对此战可有想法?不妨拟一份‘兵书’,分析战局,为你父王献上攻战策略。”

嬴稷一愣:“可……行军打仗我不太懂,这方面还是荡哥哥擅长。”

楚暄莞尔:“我可以教你,你将列国地图摆出来,我就着地图给你分析。”

嬴稷目光一亮,激动地连连点头,心中对楚暄更加崇拜,起身取过地图,铺在案上。

楚暄看着地图思索片刻,指着“武关”道:“武关是关中四塞的东南角,是秦楚交汇之地,二国在此处必有一战,秦军得武关,抢占先机,可逼退楚军,出武关后沿丹水向东南下可至郢都,向西可攻打汉中之地,拦截楚军,若是楚国向北发兵,秦可联络魏韩攻打楚国的上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