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萧珠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身为户外探险社团的前成员,最基本的野外求生知识她还是了解的。
比如说,在野外时,若没有明确的路线,应该尽量沿着河流走。一来能随时随地获取至关重要的水源,二来不至于迷路,在同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兜圈子。
不过,在前进的方向上,萧珠故意选择了和县城相反的那一边。比起居心叵测的人类,宁静的大自然更令她感到亲切。
当然,这份“宁静”也只是表象罢了。弱小的人类,很难在危机四伏的山林里孤身一人活下去。
至于萧珠是否称得上“弱小”嘛……这就另当别论了。
萧珠马不停蹄,从明月西沉走到旭日高升,这才放下手中的篮子,准备稍微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柳燕应该已经意识到她不见了。
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自己……
想到这里,萧珠叹了口气。她站起身子,想要继续前行,肚子却突然一阵空虚。这令她马上警惕起来。
对于目前的她来说,饥饿意味着虚弱,而虚弱就意味着死亡。
于是,萧珠的目光转向了篮子里的几块糍粑。
和小巧玲珑的糯米丸子不同,这玩意儿虽然也是糯米做的,但个头较大,形状扁圆,拿在手里沉甸甸、硬邦邦的,若是直接生啃,估计得把牙硌掉,因此——需要烤熟了才好。
萧珠在河边找来几块大小合适的石头,将它们围成高度相近的一圈,又找来一块薄薄的石板,拿河水洗刷几遍,再把它搭在上面。这样,一个简易版的烤架就做好了。
接下来,找来些许枯树叶和干树枝,把他们塞在石板下面,再用火石打出火来。
伴随着一股青烟,石板下的枯枝败叶总算燃烧了起来。
萧珠正准备直接把糍粑放在石板上面,想到石板上没抹油,烤熟后的糍粑容易粘在上面,自己也不好直接抱着石板啃,手上的动作便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她环顾了一圈四周,见河畔处生了几丛似曾相识的植株,心中顿时一阵欣喜——
这不就是包粽子用的箬叶吗?柳燕的斗笠,也是拿它做的。这玩意儿表面光滑,防水又防油,用来包裹食物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她摘下几片翠生生的箬叶,用水洗干净后,再将糍粑的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这时,石板表面已经有些烫手了。萧珠将包好的糍粑放在石板上,开始了耐心的等待。时不时还会给它翻个面,好让两边受热更加均匀。
糍粑被烤得微微鼓起时,就可以拿来吃了。
萧珠用两只手交替转移滚烫的糍粑,让它迅速降下温来,然后,剥开表面的箬叶——
原本雪白的糍粑被染成了淡淡的青色,还印上了叶面的纹路,入口有幽微的草木香气。更妙的是咀嚼时的口感,绵软弹牙又嚼劲十足,动不动就会黏住牙床,还能拉出老长老长的丝来。
只不过,萧珠只能尝到一点点的甜味,滋味似乎略清淡了些。若能抹点白糖或者别的蘸料,指不定有多好吃呢!
早知道,自己应该把厨房里那罐茶油浸的红腐乳也带来的。萧珠不无遗憾地想。
解决完早饭兼午饭,萧珠拨乱石块,掩盖好生火的痕迹,便再次踏上了旅途。
篮子比刚开始的时候轻了一点,这令她感到些微的忧虑。
也是,自己带来的食物充其量只够吃个两三天。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得学会像野生动物一样独立觅食了。
好在这个时节山里还有不少野果,像是猕猴桃、黑老虎、寒莓、枳椇、赤阳子、君迁子、金樱子……
当然,这些野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柳燕教她辨识的。
萧珠一边赶路,一边东张西望,想看看附近是否有可供采集的野果。幸运的是,她很快就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
那是一株长势喜人的山刺玫,也就是野蔷薇果。
到了这个时节,果实早已熟透,从浅黄转变成绚丽的金红色,一串串地挂在枝头,像是天然的珊瑚串珠。
萧珠摘下一颗,用衣服擦了擦,就把它放进嘴里——
很甜,夹杂着一点微不足道的酸,还有一股玫瑰花的香气。
美中不足的是,山刺玫的内部有一些籽粒和绒毛,吃起来稍微麻烦了一点。
萧珠不停手地采撷着山刺玫,不一会儿,瓦罐便被山刺玫装得满满的。虽然不够饱食一顿,但拿来当零嘴垫垫肚子还是够的。
听柳燕说,山刺玫可以制成果酱,也可以拿来酿酒。萧珠琢磨着把它们熬成果酱,那样就可以蘸着糍粑吃了。
下午,萧珠遇上了一桩倒霉事。
走了这么久,萧珠的脚板底都开始发烫了,脚踝处也摩出了水泡。于是,她来到河边,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然后脱下鞋袜,把脚浸在了河水里。
正当她晃荡着双脚,享受着河水的清凉时,岸边却冷不丁地刮来一股妖风。下一秒,萧珠的鞋子便被刮了下去。
“哎呀!”
萧珠连忙伸手去够,可却与它们失之交臂。湍急的河水,很快将它们席卷而去。
就这样,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鞋子像小船一样漂走。
萧珠后悔不迭,却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