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 12.1
1991年3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一年国库券条例》正式发布,标志着这一年国库券的发行工作将正式开始。
这一年计划发行100亿元的国库券,但最终实际发行量达到了近200亿元。国库券的年利率为10%,期限是三年,从4月1日开始发售,直到9月30日结束,7月1日起开始计算利息。
国库券面值有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五种,这也是我们国家最后一次发行50元以下低面值5元、10元、20元的小面额国库券。
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国库券不仅是经济历史的一部分,也承载着他们生活在变革与发展中的记忆。每次看到这些票据,都会让人想起那段特别的时光和经历。
而对于刚从教师转行到金融机构的赵小美来说,购买国库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她参加工作时,正好赶上了国家首次发行国库券。
早先小美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母亲曾跟她普及过这方面的知识,说国库券是为了帮助国家应对改革开放带来的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母亲还告诉她,买国库券既能帮到国家,又能让自己获得不错的收益。
“买它也是支持国家的好事,对咱们也有好处。你们可以根据家里的情况商量着买点。不仅能增加点收益,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家建设出份力。”
每年政府都会在报纸上呼吁大家爱国,支持国家建设什么的,并强调要完成国库券的发行任务。
虽然每年都说让大家自愿购买,但因为利率、面额和价格都是由□□定的,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是通过单位分配给个人的,这种方式常常被戏称为“摊派”。
也就是说,各单位会根据上面下发的指令和要求,让员工们认购一定数量的国库券,完不成任务的,会被上级点名批评的。
虽然这种做法带有一些强制性,但很多人还是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毕竟买国库券既能帮助国家,又能获得比普通存款更高的收益,大家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家庭投资方式。
最早时,工薪阶层成了购买国库券的主要群体。小美认识的人中,很多人每年都会认购几十元的国库券,这笔费用会直接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了。
由于当时国库券的利率要比银行普通存款要高,大家普遍觉得买国库券和存钱也差不多,甚至更有优势一些,也就对它没那么抵制了。
小美这次回去同翠珍聊天时,听她说起前几年有银行工作人员到他们厂宣传购买国库券。她和小翠她爸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把两个月的工资都买了国库券,买完后还担心了一段时间。
结果3年后到期一算,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多了,这让俩人尝到了甜头。“我跟小翠爸说,以后咱们每年都要买一些国库券,就当是存钱了,而且还能为国家做点贡献嘛。”
是啊,没有国哪有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才是最大的家。小美觉得,作为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分担一些,这也是爱国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她每年也会买上一些,不管钱多钱少,重要的是要有这份心意。
晚上下班回来,黎远山一见小美进家 ,就问道:
“你听说了吗?4月1号国家要发行一批国库券和特种国债,咱们两种都买上一些吧。”
小美下午就在办公室听同事们讨论过了这件事,她当时就考虑把去年底两人多发的一个月工资和年终奖加起来两种都买些。
黎远山这会儿好像看透了她的心思,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