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熟,加上两个人都没自觉的抽烟,小美便抱着儿子在饭桌上简单应酬了一会儿就回里屋了,余下他们在外屋边吃边喝东南西北的尬聊。
饭后,黎远山将同学送到他们办公室暂住,同学说他只是来看看他,明天就回丰县了,小美也大大松了口气,多待一天还得再准备饭菜招待他。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黎远山居然没跟她商量,自己跑去学校工会借了300块钱给人家,而且挺仗义地连借条都没让对方写。
拿到钱后,他的这位同学立刻就告辞了,并坐当天的火车返回了丰县。
得知消息后的小美虽然很生气,但再说什么也于事无补,只能在心里幻想他那位同学能够守信,等他们再回丰县时,能讨要回这笔“巨款”。
“那种人你也敢借这么多钱给他?!”
等到过年他们回丰县老家,当暄暄爷爷得知这事之后,气的直骂大儿子傻,老人毕竟教过黎远山他们这届,怎么能不清楚每个学生都什么品行。
“唉,我看这笔钱你们是肯定要不回来了。”
暄暄奶奶也唉声叹气的看着儿子儿媳说道。
一旁的暄暄大姑埋怨道:
“大哥,这事你做的不对,应该和大嫂商量的。”
孩子二叔也无奈附和道:
“钱借给了那家伙,你指定是要不回来了。”
坐在炕上的黎远山用尬笑接受着批评,一边的小美心里不痛快极了,她还以为,即便不好要,早晚还是能要回来的,谁知他同学的人品这么差。
头次见到丈夫那位同学时,她就觉得不像好人,眼珠总是乱转个不停,说话也虚头巴脑的。
听说一家三口回来过年,这家伙还舔着脸上门拜年,乡下人淳朴厚道,即便知道这笔钱要不回来了,还得请人上炕头好酒好菜伺候着。
最让赵小美感到无语的是,暄暄爷爷、二叔和黎远山,竟然还与人围在饭桌前推杯换盏的像从前一样喝酒热聊着。
“我大哥也真是,讲义气也不看看是跟什么人,借出了那么大一笔钱,当时咋不让写个借条?”
小美和暄暄奶奶以及两个姑姑,在外屋懒得进去跟着一起吃喝,尤其两姑姑,更是对她们大哥的这种“仗义”气不打一处来。
小美本来想这次回丰县能把几年前黎远山借给同学的这笔“巨资”给要回来,结果人影都没见着!
为了还这笔钱,他们整整一年都在省吃俭用地攒钱,这件事怎能不让她恼火呢?
黎远山心里其实也挺不痛快的。
这次回到丰县,被媳妇和家人一再鼓动,只好硬着头皮去那位同学家里讨债。
结果等了一个上午都没见到那家伙,他家的女人一口咬定,她根本就不清楚丈夫在外面借钱的事,黎远山只好作罢,他总不能为难他老婆吧。
"我看算了吧,你也不用再去找了,就当这事没发生过吧。人都找不到了,还能把钱要回来?"
暄暄爷爷使劲在炕边上敲了敲烟袋锅子,然后叹了口气说道。
在火车上,小美就已经抱怨过这事了。
黎远山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当时没说什么。现在又被她提了起来,自然感到很不高兴。
“反正工会借的钱也还掉了,反复提有意思吗?”
反复提?不多提几次,你能长记性吗?
夜已经很深了,小美不想再多聊这个话题。明天还要早起出门玩呢,所以她得赶紧去洗漱睡觉,好好休息,为明天的游玩攒足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