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也没多少,提钱干嘛,不都为了孩子嘛。”
“这段时间老是麻烦你。。。”
她的慷慨让赵小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心下想着以后用什么来报答人家。
“哎呀,不用这么客气,过两天苹果下来,我让老顾给你送一麻袋去,听人说,生前一个月多吃苹果孩子皮肤水灵白皙,你看我家老大多白。”
小美本来想拒绝的,但听说对孩子皮肤有好处,她马上把到嘴边的话改成了:
“那行,到时候你算算多少钱,我再给你。”
“行,到时候送去再说呗。”
这次陆盼盼可没再与她客套,小美想,按照目前市场上的苹果价格,一麻袋苹果得十几块钱吧,她们当教师的每月工资才不过区区几十元。
就这样,在一个个充满温馨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专注的脸庞上,一针一线间,不仅钩织出她们对肚子里新生命的期待与祝福,更紧密了母子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手上织着的小小衣物,每一寸都蕴含着母爱的细腻与深沉,仿佛能预见未来的幸福时光。同时也让小美深刻体会到了孕期的温馨与美好,以及即将成为母亲的那份骄傲与责任。
就这样,在陆盼盼的支持与陪伴下,赵小美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暑假。
小美挺羡慕陆盼盼有个会做饭的丈夫,和人家比起来,她家黎远山简直连轻工校大食堂的做饭师傅都不如,第一次吃他做的炒圆菜,那叫一个难吃,可能是油少,盐和调料也放多的缘故,吃进嘴里后苦不拉几的味道差点让她立刻吐出来。
“怎么样,菜的味道还行吧?”
看着饭桌对面“大厨”殷切的目光,小美勉为其难的将嘴里的“苦菜”咽进了肚里,挤出个笑脸说:
“嗯。。。还好,就是稍微有点咸了。”
“好,那我下次少放点盐,我刚尝了尝还行嘛。”
黎远山解下围裙,坐下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
还下次呢,小美赶紧说:
“以后我下班回来做饭吧。”
“不用,反正我们又不坐班,你走回来多累。”
对此,赵小美还能说什么呢?人这么体贴。
他们家人吃盐重,她跟着回去两次也不是没见识过,她婆婆炒菜时,调味料和盐像不要钱似的,可劲的往里放。
不过到大年的时候,小美婆婆家可就比她家热闹多了,首先吃食上就准备的很丰富,作为天然冰箱的窑洞外的小房子里,冷冻着大块猪牛羊肉、以及蒸好和炸好的面食等等食品。
饭桌上炖的酥烂的手把羊肉,配上暖暖的羊汤、尤其自家缸里泡发的黄豆或绿豆芽,与山药粉条焯水断生后拌凉菜,小美都吃不够。
还有五花肉加土豆白菜粉条大烩菜、水晶蒸饺、莜面窝窝、红豆馍馍、糖酥饼、炸油糕和炸麻花等,也都是小美最喜欢的饭菜。
在乡下过年,有一点不好就是,每当有客来访,主家总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到炕上就坐。
没办法,每家窑洞里的布局通常都是里外屋进去一盘宽敞的大炕,其余空间狭窄,仅余下一米多点儿的过道,如果来人不坐炕上,就只能立在窄窄的地下了。
更让小美受不了的是,如果遇到爱抽烟的客人,屋里的空气就会更呛人憋闷。特别是在丰县边远乡村,冬日异常寒冷,晚上睡觉前,都得在外面窗户上悬挂起厚实的棉布帘抵御寒气,白天几乎都不开窗通风,所以家里的空气就更不流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