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赵小美的平凡人生 > 第88章 第六章教书生涯(14)新机构筹备

第88章 第六章教书生涯(14)新机构筹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者/方_忆写于5.8

“无风不起浪”,这句老话还真有它的道理。

在赵小莉和其他同事的茶余饭后闲聊中,那个曾经只是流传于耳边、夹杂在众多猜测中的要成立“新机构”的传闻,竟悄然变成了现实。

就像春天里不经意间绽放的花朵,工商银行的成立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惊喜”,也证实了这段时间那些“小道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赵小莉告诉她大妹,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有些半信半疑,毕竟在这个年代,银行体系的大变动不亚于平静湖面投下一颗巨石,肯定会激起层层涟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上到下筹备工作的迹象日益明显起来,从上级会议的频繁召开,到文件通知的逐步下达,每一步都让这个传言逐渐变得真实丰满,直至最后尘埃落定。

接着,工商银行总行宣布明年1月份正式挂牌,这让从上到下已进入新机构的员工心里既兴奋又带点紧张。这不是简单挂个牌子,而是新开始的象征,大伙儿都忙着准备,就像迎接新年一样。

工商银行的成立,不仅仅是一个新名字的诞生,它意味着金融领域的重新洗牌,是对旧有模式的一次大胆突破。对于像赵小莉这样的普通员工而言,这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舞台。

对他们来说,或许在这个“新机构”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改革浪潮中的一小朵浪花,虽然前路未知,但那份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让每个人都蠢蠢欲动。

他们眼下虽然忙,但想到能参与这个重要时刻,心里都挺美的。他们一起期待着那一天,看工商银行怎么翻开新的篇章。

工商银行总行的办公地点虽然临时,条件艰苦,却挡不住领导和员工那份创业的热情。

正如所有人感受到的,无论是总行那栋租来的“指挥部”,还是各分支行因陋就简的办公环境,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故事——在简朴中孕育着不凡,在挑战中书写着辉煌。

正是这样一群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用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构筑起了工商银行的基石,也让“传言成真”这件事,添上了几分传奇色彩。

所以说有时候,传言未必是虚幻的泡沫,它可能是变革前夕的风向标,是新时代来临前的先声。

工商银行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让每个参与者都深刻体会到了“无风不起浪”的真实含义,也见证了中国金融史上这一页激动人心的篇章。

83年后半年,工商银行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伴随着多项政策出台,人民银行与其逐步分离,机构、业务及人员调整有序进行。

这一年10月,工商银行总行结构确定,编制设定为500百人,并计划于1984年起在各地人民银行机构加挂工商银行牌子,实施过渡性“双牌制”。

这个过程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行,并计划在1985年初,多数地区完成分设任务。

同时,人民银行向工商银行转移大量信贷与储蓄业务,确保业务连续性。为保障平稳过渡,工商银行领导层配置遵循“业务相关人员同行”原则,多位人民银行高层调任工商银行关键职位,各级分行领导也多由人民银行对应负责人担任。

“咱俩还得去新机构继续‘搭伙过日子’了。”

刚开完会的林科长从外面一进来,就摇摇头对办公桌对面正看着他的赵小莉说道。就剩一年多就要退休了,他还真不想再挪动地方了。

“林科长,您是说。。。我们被划到了。。。”

赵小莉尽管事先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难掩心中的巨大惊讶。

"你猜的没错,市行的决定是让我们两个返回东区的分理处,挑选出一部分人员去组建工商银行九原东区支行。上面目前只是计划先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两部块分开运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