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1.28
在1979年,中国的高考制度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复苏,教育体制逐渐恢复正常秩序。对于像赵小美这样的学子而言,当年的英语高考不仅仅是一次对其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检验的关键性大考,更是一个有可能彻底改变个人生活路径的至关重要的机会。那时,教育资源并不充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也尚在萌芽状态,所以这场考试对于决定未来走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对许多学生来说,参加英语口试面试是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个环节不仅是在真实场景下对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实打实的测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灵活性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事实上,口试面试的结果常常会对一个人未来的学术深造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是当下的话,想报考语言类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那么英语口语考试可能就非常重要了。听说很多大学的语言类专业都需要参考英语口语成绩,还有很多财经类和外语类大学会要求所有专业英语口语成绩,口语主要考察的是发音和即兴表达,成绩更多的只是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一个参考。
另外,报考该校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参加由所在省、市或自治区级教育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的外语口语测试。如果考生在口试中未能达到合格标准,将无法被外语类专业录取。但若考生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主管部门不组织此类外语口试,则学校对此不再作强制性要求。
赵小美不确定前两届的外语专业是否需要口试,而她周围的人也没有报考外语专业,所以也无从得知。后来在补习班听到曲筱筱说起外语专业需要口语考试后,她心里开始不安。没想到的是,他们这届口语考试是在正式录取后才进行的。
尽管已经做足了准备,赵小美内心仍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不知道老师究竟会提出哪些问题来考验他们。这天清晨,她先去了食堂吃完早餐,随后便与室友早早地来到了教学楼三楼外语系的教室里等候。她们将会按照顺序,逐一被主考老师唤到旁边的听力教室接受口语考试。
身边的同学们面带紧张又充满期待的表情,关注着每一位进出教室的考生。而赵小美并未过多在意这些,她专注于在心里默默地反复练习提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以及设想可能会遇到的各种话题问答。她手里紧紧捏着那几张写满关键词的小卡片,不时低头瞥上一眼,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精准把握,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当轮到她的时候,她先在门外站定,静静地停留了一会儿,刻意地放慢并调整了下自己的呼吸,努力将心中不断涌起的紧张感压制下去。
她轻轻敲下门,等到主考老师叫她进去时,才推门而入。见里面有一男一女两位主考老师。她忙面带微笑问候道:“Good morning, teachers.”两位老师也微笑着回应了她,温和的气氛多少缓解了她的紧张感。
落座之后,赵小美也不管老师让没让她说,赶紧按照事先的准备开始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My name is Zhao Xiaomei. I come from Eastern District in Jiuyuan town. It's my great honour to be here today, demonstrating my English proficiency.”
主考老师也没想到她一进场就表现得如此自信,刚坐下后就立刻做起了自我介绍,两位老师不由交换了下眼神,赞许的点点头。那位年轻帅气的男主考老师轻咳一声,以一种既平易近人又专业稳重的口吻,遵循预先设定好的口试流程开始了提问环节。
虽然赵小美有些问题也没大听懂,但她还是选择尽量回答,不让自己停下来,因为她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流畅,不用太在意是否完全正确。这样的表现更加自然,让人也觉得很真实。
“You are quite a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