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1.26
随着高考的结束,赵小美和曲筱筱也告别了在英语补习班那段紧张而密集的学习时光。现在的她们,就像两只从久困的笼中飞出来的雏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流连于各处,乐此不疲。仿佛眼前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束阳光都带给她们全新的感受和无比的魅力。
“哎呀,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真是太棒了!”两人几乎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这段等待成绩出炉的日子里,她们无需再面对堆积成山的考卷,转而用各种方法舒缓压力、调整状态。偶尔结伴去久未踏足的商业街凑热闹,或是悠哉地漫步在安静的公园里。
有时候也会互相串串门闲聊,一起畅谈下未来的理想,交流关于高考后报志愿、体检等各种事宜的猜想。虽然对于这些后续流程仍有些许担忧,但大体上,这段时光洋溢着快乐与轻松的气氛。
“对了,筱筱,我们什么时候要去参加体检呀?”
赵小美突然想起李洁那帮知青在高考结束后不久就接到了参加体检的通知,忙问道。
“估计是在成绩公布之后吧,这样那些没能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就不用再进行体检了。”
这点曲筱筱倒是听他爸说过。
“筱筱,你知道体检大概要花多少钱吗?”小美的母亲提出了她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
“阿姨,这个体检费用是由公家承担的,我们自己不用出钱的。”曲筱筱礼貌的笑着回答道。
“那可太好了。”
小美母亲听了之后脸上浮现出宽慰的表情,用和蔼的语气对曲筱筱说:“阿姨觉得你今年肯定能考上大学,你是应届生,学习又那么优秀。我们家美儿可就不一定行了。”
曲筱筱连忙摆手说:“不会的,阿姨,小美虽然进补习班的时间比我晚了一些,但她非常努力,复习上也特别认真,我相信她一定能考上的。”
“说到上补习班,感觉还是去的有些晚了,如果她的学习成绩能跟她哥和她二姐那样还行,不过我们美儿小学时期的学习还是挺不错的。”
赵小美见母亲又开始在外人面前说她,也懒得再去争辩什么,她都已习以为常了,毕竟她天资确实不如她哥和二姐,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妈,您不能老是这么说小美儿,她身上也有我和小莉不具备的坚韧和毅力,不然怎么非要坚持下乡去插队,还能有勇气参加高考呢?”赵锦城看不下去母亲在未来小姨子面前数落自己的妹妹,更何况两人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师专的同学。
“唉,你妈也就是随口一说,其实美儿的数学基础差是有原因的。她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开始没有专职的算数老师,学校只好让教语文的班主任王玉珍代课。但她对算数并不擅长,常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故事糊弄,所以你妹妹数学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
赵小美听闻此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若不是母亲今天提起,她对此毫不知情。原来,李老师是在他们三年级才开始接手算数的?看来自己记忆中也存在空白啊。既然母亲如此肯定地说,那这件事应该就是真实存在的了。
那个年代,信息传播远没有现在便捷,各大高校主要依赖邮寄纸质招生简章的方式来宣传自我。这些招生简章的大小,与一张摊开的报刊相仿,内容丰富且图文并茂,不仅详尽介绍了本校的历史沿革、学科优势,还展示了校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各所中学都会把这些来自不同大学的招生简章整齐地张贴在学校显眼位置,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看,小美,九原师专的招生简章在这里呢!”
高考前夕,曲筱筱和赵小美就在一中的校园宣传栏上面看过好几回贴满招生简章的公告栏,那里总会吸引众多补习班的学生驻足观看。每一位有望升学的人,在面对自己心驰神往的大学招生简章时,都不禁浮想联翩,内心激动不已。
他们或独自揣摩研究,或三五成群的热烈讨论,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可以说,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那一张张生动鲜活的招生广告以及认真研读它们的一个个应考生,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而温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