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赵小美的平凡人生 > 第40章 第三章下乡(15)一个人的节

第40章 第三章下乡(15)一个人的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为讨厌生炉子,于是每天出五分钱让牛娃一大早跑来帮她生火。要是让小美母亲知道了,肯定得挨训,五分钱都能买一把水萝卜了。但赵小美不在乎,她有的是钱,每个月八元的生活费几乎没怎么花过。就算回家,车票家里也会给报销。而且,父亲临走前给了她十元钱,还有二姐年前寄来的二十六元钱,她也算“有钱人”了。

尽管牛娃这个人颇受知青们欢迎,但大家对他父母却实在喜欢不起来。这对夫妻俩不仅为人刻薄吝啬,行事作风缺乏起码的道德底线。有一次,赵小美回家时,因知青点无人留守,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悉数装进了小木箱里,并将它暂存在牛娃家里保管。可当她从家里返回到牛娃家取箱子时,发现原本塞得满满的箱子里只剩下一双球鞋和两件衣物,其余的物件全都不知所踪了。

在知青点修养的日子里,赵小美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对初高中文科课程内容的复习之中,尤其是对英语科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当她重拾起那本初中英语课本时,意外发现自己竟能够顺畅地朗读每一篇课文,即便偶遇生词,也能依靠课本最后的词汇表或是查阅字典,成功地拼读理解。这种逐步积累起来的学习成果,极大地鼓舞了赵小美,让她更加坚定地想要学好英语这门课程,并由此激发出了更为热烈的学习欲望。

每天只要有闲暇时间,赵小美就会坐在炕头的被褥堆上,伏在李洁那光滑平整的小木箱,一心一意地诵读英语单词,并默默拼写着每个词,勤奋极了。有时晚上即便遭遇停电,她会用手电筒,坚持翻书学习。那盏陪伴她已久的老式煤油灯,早就被她使用坏了。

有一天,赵小美收到了三位好友的来信。其中一封来自姜永惠,她在信里细细讲述了自己每天的生活状况和一路走来的创作经历,表明她始终坚定地追逐着心中的梦想。这些字句深深触动了赵小美,让她突然明白,原来自己内心也潜藏着同样的热情:想要借助文字,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记录下生活里每一个平凡却美好的瞬间。

蓝定筠在信中给她描绘了他在军营生活的画面。尽管训练过程充满艰辛,但他提到与战友之间建立起的那种深情厚谊,让人倍感温馨。读了蓝定筠的信后,赵小美深深体会到了军人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执着信念,心中自然而然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李士林的来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顺利通过了体检,即将进入九原医学院深造。赵小美为李士林的成功感到非常开心,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动力。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争取也能像他们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此之前,她还收到了陈翠珍、袁红和徐翠玲寄来的信,三人都以为她回家过春节,所以在信中纷纷描绘了热闹团圆的画面。走前赵小美就知晓翠珍已成为了一名工人,而袁红和徐翠玲的情况则是从信中才了解——原来她们俩都相继接了父母的工作岗位。

特别是当她读到徐翠玲接手了母亲的行当,去冰棍厂当工人时,她一下竟不知该如何写信回应。好歹也高中毕业,怎么能跑街头售卖冰棍儿呢?不过人家也许觉得总好过她这个“农民”的吧。

尽管在节日的欢庆时刻,赵小美无法与亲朋好友共度温馨时光,但远方的来信却给她带来了无比的慰藉与动力。这些信件仿佛成为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她深刻感受到,即使他们各自都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奔波,但心却始终紧紧相连在一起。因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努力拼搏着,彼此间也并不孤单。

这些充满真诚情谊和正能量的信件,仿佛是她在人生路上的一盏盏指路灯,帮助她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走得更加坚定踏实。它们不仅给予了她内心的温暖,还为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注入了更多活力与深层次的感悟。这些信件将成为她成长旅途中的良伴,使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提升了其价值和深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