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晚上从王老师家回来之后,小美父母的面色有些凝重,显然事情并不乐观。从王老师那里得知,一中全体下乡插队学生的名单已于今日下午被正式上报到了市里,一下让局面陷入无法逆转的境地。王老师面带歉意的向小美父母坦言,作为班主任,未能及时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对此他感到无比愧疚与自责。并坦率承认,在这件事情上,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后王老师主动提出建议:“如果你们家有在农村的亲戚或朋友,可以在十月底前安排赵小美去那里插队。我会尽快去学校找分管领导解释一下这件事,请他们与上级沟通一下,说明你们家的特殊情况。毕竟这样的情况之前也有过先例。”
听他这样说,小美父母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可问题是他们家九原有农村亲戚或朋友吗?
“要不问问孩子姑父?”小美母亲焦虑地提议道,此刻她已无暇去责备女儿了。
“明天我就给妹夫写信问问吧,看看他那边有没有亲戚或是朋友在附近乡下。不过下乡地点也不能离家太远。”小美父亲思索片刻后说道。
小美父亲只有一个妹妹,全家从老家迁来九原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后来嫁到了离九原几十公里远的临市。
小美姑姑因病去世那年,她已经上初二了,现在她有些记不太清当时父亲为何只带她去了临市。也可能是她自己恳求的,又或是父亲决定带的。但无论如何,小美觉得,能够去送姑姑最后一程,多少感到安心一些。
当父女俩赶到临市姑姑家时,姑姑已经闭上眼,躺在那里没有了任何生命的气息。她甚至没有来得及与唯一的哥哥见上最后一面。
小美看着父亲红着眼眶,悲痛欲绝。作为女儿,她心里感到很难受,却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她不时瞟一眼躺在棺椁里的姑姑,她的脸上被涂上了厚厚的妆容,一片惨白中点缀着胭脂的红色,看起来有些恐怖。原本那秀丽的容颜,早已荡然无存。
周围的亲人都悲痛万分,表姐弟妹号啕大哭着。让她的心里十分难受,尽管眼眶里充满了热泪,但她却发不出哭声来。
小美深知父亲的痛苦有多么强烈。对于他来说,姑姑是他唯一的妹妹。在他内心情感的激荡下,她能感受到父亲那永远难以割舍的兄妹情深。
离开临市返回的火车上,父女俩默默地坐着不愿说一句话。赵小美觉得,只有单独陪在父亲身边时,他身上那种强烈的伤感氛围才会更加浓烈。在父亲掩面大哭的那一刻,她也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
生死无常,每一次亲人的离去,都给生者留下了长长的伤痛。这种伤痛,或许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治愈吧。
尽管临市的一切在赵小美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一些深刻的片段仍然铭记在心。算上最后一次随父亲回去,她总共只去过姑姑家三次。
她好像记得,姑姑家最早是住在一个农场里的。她家那个院落被篱笆或土墙围绕,有三间房屋。布局与姨婆家相似,只是面积大了一倍。烧水做饭的方式与姨婆家一样,都是使用大锅大灶。
姑姑家的灶台给赵小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一次她帮姑姑烧火煮饭,负责往灶坑里添加些干柴。突然窜出的一股火苗差点烧到她的眉毛,幸好姑姑及时发现了,这才避免了毁容的后果。
假期快要结束时,她的眉毛还没有完全长出来。为了遮掩,她不得不戴上毛线帽子出门。那时的她也不记得具体多久不用戴帽子的。
这些回忆在赵小美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些片段仍然清晰如昨。
小美姑姑家有四个孩子,两个表姐、一个表妹和一个小表弟。长得都很好看,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表姐与小美的二姐年纪相仿,性格开朗、大气,说话和办事都大大咧咧,小美觉得与她在一起很有亲人的感觉。表妹的肤色和性格都随了姑姑,不过气色比她母亲要红润,两个表弟也很好看,尤其是小表弟,一双大眼睛,配上长长的睫毛,非常招人喜欢。
姑姑离开时,小表弟还不到十岁。不知姑父是如何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因为她离家最早,与亲戚间的联系几乎没有,他们的情况也全靠回家时从母亲嘴里得知。听母亲说表妹和两个表弟发展得很不错,都在机关工作。关于表姐的情况,赵小美记忆有些模糊了,留在脑海里的还是那个泼辣能干的秀美女子,与她二姐相似的形象。
半个月后,小美姑父那里终于有了回信。他表示自己真有个远亲在阳县下面的一个公社当书记,如果侄女想要去那里插队,可以去找他帮下忙。小美父母听后非常高兴,因为阳县离九原市不到六十公里,坐长途车两小时左右就能到达,算得上是离家很近了。
小美父母没有征求三女儿的意见,很快便决定送她去那里插队,第二天便拍电报让她姑父帮忙联系。一个月后,赵小美下乡插队的一切事宜便都安排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