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掏出三分钱,让华咏章给她买一根头绳,一包干果零食,要是看到有抹脸的便宜点的,再来一点。
华咏姝忍无可忍的从窗户外探出脑袋:“华咏贞,你的是三分钱,不是三块钱!”
华咏贞耸耸肩,无所谓道:“反正你们看着给我买点。”
她意有所指:“我不读书了,不花那份钱,又给家里干活,我是功臣,你给功臣买点东西,不应该吗?姐。”
华咏姝气的把窗户一关,华咏贞伸手提了提华咏章的耳朵,压低声音:“我昨天不是给了你五毛吗?背着大姐给我买点东西。”
她说完得意洋洋的走了,华咏章:……
华咏章背着书包出门,又去另一家借了自行车。然后载着华咏姝,向镇上出发。
这次的路比上次长,华咏姝还背了粮食,一路上诚惶诚恐,生怕这比上次多出来重量和这么长的路程把人家的自行车累出个好歹来。
华咏章骑了二十来分钟,就累的汗如雨下,手脚发软,于是华咏姝强烈要求停下歇息。
“要是我们家能有辆自行车就好了,二十多分钟,我平时都要走一个小时往上。”
华咏章心想,快了。
华咏姝看着满脸通红大喘气的小妹,自言自语道:“还是算了,听说以前有自行车票还要180块钱,现在不要票了,更贵了。”
180块,华长清的补贴不吃不喝攒半年。
华咏章骑着车的时候回忆起上辈子,高考过后,华元璋虽然落榜但也很快就业了,他爱攀比,上了几天班就闹着要买自行车。
华长清舍不得,但儿子闹的厉害:“家里不就我一个嘛?自行车迟早要买的,买了我也好早点给你们找个儿媳妇,到时候给咱老华家开枝散叶!”
于是,华家买了一辆价值200块的自行车,因为买的不是最新款,华元璋又别扭了几天。要不是因为他胆子太大,上班没几天就敢从代销点拿东西出去倒卖,并迅速被检举辞退了,这个别扭时长可能闹得更久些。
送完华咏姝,华咏章就立刻马不停蹄的调转车头,蝉鸣和热风里,华咏章擦了一把汗,往自己最终的目的地骑去。
前世她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北城首富苏广复的采访,苏广复当时靠服装生意大赚特赚。在那篇报道中谈及自己的发家史,苏广复称自己出生于北城长弘镇,是最早下海吃螃蟹的那一批人,在自由市场概念还没成型之前,他是靠批发小商品赚到的第一桶金……
华咏章凭着记忆一路摸索到了长弘镇后来最大的自由市场处,满身大汗,气喘吁吁,灰头土脸的她望着眼前,傻眼了。
这哪有未来繁华自由市场的一点点影子?
她喘着粗气,站在散发着异味的大垃圾堆旁,周围苍蝇和飞虫如在乐园,而她,如坠深渊。
附近恰好有个阿姨丢垃圾,见一个瘦弱乖巧的女学生背着书包,推着自行车站在垃圾堆边发呆,好心问道:“小姑娘,你闻不到味儿啊?”
华咏章抹着汗,汗湿的头发沾在脸侧,又拜热风所赐,她还有点炸毛。
“我找人……”
阿姨操着北城口音打趣她:“找人找到垃圾堆里来啦?找谁啊?这附近阿姨我都认识哩。”
华咏章沮丧中,还是礼貌的回答:“我想找一个叫苏广复的……”
阿姨闻言脸一僵,上下打量着她,语气戒备起来:“你找他干啥?”
华咏章双眸一亮:“我找他买东西!您认识他?知道他在哪儿嘛?给我指个路!”
三分钟后,阿姨打开家门,发动狮吼功:“苏广复!你妈喊你!”
华咏章本来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闻言先是一激灵,接着暗自窃喜:真是天助我也!
她握紧自行车把手,激动的双眼亮晶晶的,苏阿姨进屋给她倒了一杯水:“小姑娘,自行车你要是不放心就推院子里来,你一直站外面热不热啊?”
华咏章很难跟她解释说未来会有那种诈骗,小姑娘跟人回了家,喝一杯水,再睁眼就被拐卖到山里给人当生育机器了。
她抿着嘴,保留着最后一丝谨慎和坚持:“不用,我在这里等就行了。”
过了五分钟,一个穿着老头背心和大裤衩的男人走了出来,他身高不到一米八,长了一颗让人一见便难忘的大扁头,在他的那头长卷毛的加持下,宛如一个棵行走的海藻,只见他睡眼惺忪的看向华咏章:“你找我什么事?”
华咏章:“……”
人不该以貌取人。
比如苏广复后来登记在报纸上的照片,和眼前的这位,除了性别,她没看到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