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引玦 > 第35章 白玉玦(九)

第35章 白玉玦(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华灯初上,璀璨燎原。西街之上,明灯盏盏,悠悠散人,欣然同往。

沈书清穿过丛丛人流,脸上划过流水似的灯光,映得稍掺脂粉的脸颊更加光彩照人。

虽扮作男儿身,可她不想朴素。

沈书清迈着极快的步子,赶到相思桥。

李玚早晨去信所约之地。

桥上来来往往的人极多,沈书清跑至桥顶,翘首盼着,生怕自己一不留神,错过了李玚。

有卖烧饼的,有带孩童的,就是不见佩着白玉玦的。

她想挤身再往前探探,想着李玚是不是在桥底下等她,却被路过的老翁撞了一下,趔趄了几步。

已经过了时辰,李玚还没来,若不是宫中强留,不让他外出?

沈书清逐渐有些失望,满怀期待落了空。

她慢慢转身,眼神却逐渐惊喜。

踩着摇曳的烛光,盈盈明灯映照着李玚灵动的白衣,腰间的白玉玦忽明忽暗,照着过往攒动的人影。

背靠着西京所有的星光,李玚一步一步朝她走来。

“等很久了吧?”李玚温柔地笑着,朝堂之上的凌厉一扫无余。

沈书清有些冷,吸了吸鼻子,可却笑着摇了摇头。

李玚将手中圆圆的灯笼放至沈书清冰冷的手上,他不禁蹙了蹙眉,问道:“手怎会这么冷?”

沈书清接过灯,好奇地打量着。灯上没有过多的装饰,明黄色的薄纱围成了一圈,外面扎着几条细细的竹篾。

“你做的?”沈书清的眼睛亮亮的,不曾一刻离开过灯笼,虽有些简朴,可她却很喜欢。

李玚不知何时买了个烧饼,塞到沈书清手里,回道:“正是做这个灯笼,费了些时间,才来晚了些。”

沈书清手小,想把烧饼还给李玚:“我用过晚膳了。”

李玚将烧饼推回去,笑道:“给你暖手用的。你若是真饿了,也可以选择吃掉。”

沈书清看着手中的烧饼,手确实暖和了不少,觉得有些好笑:“哪有人用烧饼来暖手的。”

“出门急,忘带暖炉了。”李玚耐心解释道。

沈书清笑眼盈盈地望向李玚,他身后连个随从都没有,可见用心:“你用什么法子逃出来的?”

身旁有人急匆匆地跑过,李玚眼疾快一步走到她身边,护着她:“我办的灯会,自然要来看看成果。”

沈书清抬眸,询问道:“那不是只有陛下一个人在宫中了?”

李玚拉着她往桥边走了几步,嘴角隐隐地笑着:“皇宫内,怎么会冷清。”

“也是。”

李玚俯下身,趴在沈书清的耳边,轻声说:“阿晗,今夜就你我二人,良辰美景,不要轻易辜负。”

沈书清偏过头,对上了李玚不怀好意的目光。她稍稍后退,拉开一些距离:“我现在是男儿身,注意分寸。”

李玚忍俊不禁,笑着摆摆头:“沈大人,请吧。”

沈书清跟着李玚下了桥,紧紧贴在他身后。

李玚似是注意到了她的窘迫,拽着她的手臂拉到自己身边,不再松手。

沈书清猛然一惊,可也任由李玚安安分分地拽着她。

路边有卖香囊的,各色糕点的,还有许多新奇玩意儿。

前面人群团团围住,止不住地拍手叫好。沈书清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踮脚往前凑着才看清。

原来是有人在杂耍,火星子在那人手上同寻常之物,随意摆弄。

沈书清真切目睹了火树银花,震撼万千。

“以前西京总怕出乱子,灯会不过是放放河灯,看看夜景,丝毫没有人情味。这次百姓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倒是添了不少乐子。”沈书清浅浅地笑着,眼神追随着杂耍之人不肯松。

李玚见她看得起劲,没舍得拉她走,站在一旁应道:“往常灯会不过多了几盏灯,人们也不会觉得稀奇。今年办得热闹些,少些制约,好让有手艺的人有口饭吃,入冬了也格外高兴些。”

沈书清转过头来看向他,说道:“费心了。寻常人家冬日最难熬,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添些傍身钱。”

“看完了吗?看完的话我带你去个地方。”李玚轻声问道。

沈书清点点头,躬着身子离开了人群。

穿过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踏过青石长板的漫漫古街,李玚带着她到了长河边。

相思桥下,长河畔旁。

长河之上,已有数盏花灯点起,如天上绚丽的星河,托起人们最纯真美好的梦。

沈书清静静地注视着河面上漂浮的花灯,不由地想起浔河边稀碎的月光。

“阿晗。”李玚在她身后唤她。

沈书清转过身去,瞧见李玚端着一只花灯送至她面前,低眉笑着。

“给我的?”她呆呆地问。

李玚向她靠近一步,俯下身来直视着她澄亮的眼眸:“你离开西京后,我便年年都来这里,为你放一盏花灯。而今,天地有灵,我的愿望已经实现,我想,应该让你也放一盏。”

花灯内已燃起灼灼烛光,打在沈书清湿漉漉的眼眶上。

她小心翼翼地托着花灯,缓缓蹲下,将花灯轻轻放在长河上,任由它随着水流而行。

阿爹,阿娘,阿兄,我回来了。当时走的匆忙,未在此处留下印记,连衣冠冢都不曾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