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也是位能人。
他出生在魏国末期,家里本来很穷,但是他很聪明,又特别能读书,尤其是黄帝和老子的书。他跟哥哥陈伯一起生活,家里有三十亩地,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全部的农务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陈平为人长相俊美,曾有人问陈平说:“家里穷怎么还吃得这么壮硕啊?”陈平的嫂子厌恶陈平不参与家中生产劳作,回答道:“也就吃些糟糠烂菜罢了。有个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哥哥陈伯听到了,生气得把她赶走休弃了。
按现在的话说,陈哥是位“弟控”,老婆不把我放在第一位可以,但不把我弟弟放在第一位就不行。这位大嫂其实挺倒霉的,一个只有三十亩田的家庭供一个游得起学的高材生,本身一定是很辛苦,他周围的人只能对自己比较刻薄,大嫂日子过得不好是事实。
陈哥的付出没有白费,陈平渐渐闯出名气。有一年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父都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陈平却感慨地说:“倘若我陈平能有机会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富贵啊富贵,我孜孜以求的富贵啊。
等到陈平长大成人该娶媳妇了,富有的人家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一个没有根基的穷小子,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自己又感到羞耻――眼界已经放开,他需要助力,最少要能与他才智相当的女性,或者说女性家里的财富要配得上他的智商,他已经不能向下兼容了。
过了好长时间,户牖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想娶她,可见没钱比没命还让人害怕。
有次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这是操办实务的经验。张负在丧家见到他,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陈平;陈平也因为的张负眼缘,很晚才离开丧家。应该是两个相谈甚欢。这就结交起来了。
有一回,张负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家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拿一领破席就当门了,所谓家徒四壁。但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张负回家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把咱家女孩儿嫁给他?”张负说:“哪有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却会长久贫寒卑贱的呢?”终于将孙女嫁给了陈平。
因为陈平穷,张家就借钱给他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张负告诫他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
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也算是借着老婆的家财越飞越高。求富贵者得富贵。虽然这样容易被人嘲笑靠老婆起家,没骨气。但一个没有根基的人要立起来,确实是不容易。如果他能点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张家也算投资正确,挖到潜力股。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陈平也想成就一番事业,他曾经投靠魏王咎,被猜疑又投靠了项羽。有野心又有实践经验,所以在项羽的军中谋个不错的官职对陈平来说没有那么困难。但是他这次鸿门宴上追刘邦确实没追上。
我们继续说回鸿门宴。刘邦借口上厕所跑出来,他就不想回去了,不想回去又担心项羽生气:“现在咱们出来了,想回自己军营,但是咱们也没打招呼,这可怎么办?”樊哙说的很爽快:“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命都没了,管个屁的细枝末节!于是他们决定要溜,留张良给他们周旋。
张良就问:“您来的时候备的什么礼?”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献给亚父,这不是正赶上他们生气吗,没敢拿出来。您帮我献给他们吧。”张良就答应了。
那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两军距离四十里。刘邦连车都不坐了,单身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这四个人一手拿剑一手持盾跟着跑。
这四个人都是刘邦死党里的死党。樊哙是妹夫,夏侯婴是司机,靳强出身楚国,后期封汾阳侯,纪新在后来的楚汉之争里为让刘邦逃命,假冒刘邦被俘不肯投降遭受火刑被烧死。
他们预计从骊山下,取道芷阳悄悄地跑。跑前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小道到我的军营不过二十里地。您估量着我到军营了再进项羽营帐哈。”
刘邦跑了,合计着应该已经到军营了,张良才回去跟项羽请罪:“沛公不胜酒力,醉了。不能亲自给您辞行。所以委托我恭敬地(行拜两次的礼仪)给您进献一双白璧,给大将军(亚父范增)进献一对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