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生、卢生躲到一块儿商量说:“始皇帝这个人,生性刚毅残暴,自以为是,他以诸侯的身份起兵,最终兼并天下,事事都称心如意,认为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只重用断案的官吏,断案的官吏都受到宠幸。虽然博士有七十人,却只是充数并不受重用。丞相和大臣都不过是接受制定好的命令,按照他的意志做事情,完全没有一点自主性。他喜欢用刑罚杀戮来树立威严,天下的官员都想要保住俸禄不敢犯错(不敢忤逆他规劝他),没有人敢竭尽忠诚。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日益骄横,群臣害怕威刑而欺骗皇帝来求得安身。秦朝的法律规定,不准兼用两种方术,方术不能应验就处以死刑。然而占候星象云气的有三百多人,都是很有本事的人,但他们也害怕禁忌而委婉地奉承皇帝,不敢直言他的过错。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皇帝决断,皇帝甚至用称量奏书的重量,从早到晚都有奏书呈上,他不批阅完都不休息。贪恋权势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不能为他寻找仙药。”于是他们就逃走了。
咱们尝试分析一下他们的这段话。
第一层意思讲秦始皇为人刚愎自用,身边人再有才华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为自保不得不阿谀奉承他,不然就是死。
第二层讲他重用法家,以法律条文惩罚无法达标的人,包括他们这些术士,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好的结果,他们这些术士的脑袋也不稳了,随时可能会掉。
第三,秦始皇勤政,忙碌,所以不遇神仙几乎是必然,他们拖来拖去也少不了掉脑袋。所以,最后只能是跑了。
所以我们看之前劝秦始皇大兴土木也好,鼓动秦始皇微服私访也好,让他与世隔绝隐藏行踪也好,都很可能是他们的拖延术。最好是秦始皇因为种种消耗顾不上他们,更好的话就是秦始皇微服私访的时候或者不知道在哪个宫殿藏猫猫也好,被刺客悄无声息的干掉,没人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可以继续招摇撞骗。
但是年纪越来越大的秦始皇脾气越来越不好了,越来越不好糊弄了,可能看起来还有点像要死了,随时可能暴怒的皇帝太危险了,溜吧。
秦始皇听说方士逃走了,非常生气他说:“我以前收集天下的书籍,将没有用处的都销毁了,好让人们都安安心心做实事。我又招揽了很多文学方术之士,让他们不至于学了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这些文学之士想要实现天下太平的局面,方士想要炼制灵丹妙药,(我也宽容地容许他们这么做)。现在听说韩众等人逃跑不回来复命了,徐巿等人耗费巨资,最后也没能找到仙药。现在每天只有一些小人为谋取私利向我奏报(这太可恨了)。我对卢生等人待遇优厚,现在他们却诽谤我,显得我更加不仁。那些在咸阳的儒生们会不会也这样?我要派人去审问,说不定有人在用妖言惑众,煽动百姓。”
这话说的跟白莲花似的,什么都是为了别人好,其实根本就是举一国之力成就一人之欲。自大而且虚伪。
于是秦始皇派御史审问儒生们,儒生们为求自保相互指责检举,秦始皇就亲自挑选出触犯禁令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将他们全部在咸阳坑杀,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老子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糊弄我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以此惩戒后人。
我个人理解这些人里可能也有一部分不能提供验方的术士,他们还没来得及跑,当然也可能那些术士之前已经被干掉了。求仙问药长生不老的梦想破灭了,秦始皇血红着双眼瞪着天下的臣民,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不是说着玩的。这就是秦始皇另一件被人诟病的事“坑儒”。
秦始皇又征发更多的人去戍守边境,毕竟“灭秦者胡”的诅咒还在。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定,儒生们都是歌颂和效法孔子的人(讲求仁慈),您却用严酷的刑罚来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人心中不安。希望皇帝明察。”
秦始皇很生气,派扶苏到北方的上郡去做蒙恬的监军。自己儿子跟自己治国理念不合,但是亲生的,不和也没有办法,你别在我眼前晃了,看着你就生气。你也去边疆看看,讲究仁管不管屁用,讲究仁能让匈奴不犯边吗?没吃过苦,没见识过苦的小屁孩子,脑子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