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72章 秦本纪(终)

第72章 秦本纪(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周赧王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周赧王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债台高筑的由来)。

秦军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攻下韩国的阳城、负黍后,直扑东周王城。西周公前去谢罪。真的是叩头求罪,并且献出其全部领地三十六座城,民户三万口(平均起来每座城不到一千人,这是什么神仙城市)。

秦国把西周公绑到车子上游行示众,然后把他贬为平民。这一年周赧王又羞又愧的死了。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西周的百姓向东逃亡,周朝的宝器九鼎被送到秦国(半路掉到河里了,秦始皇捞过没捞到,后来汉武帝也捞过,也没捞着)。周朝基本灭亡了。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天下诸侯都来归顺。魏国来晚了,秦国就派摎去攻打魏国,夺取吴城。之前我们讲过信陵君魏无忌的封邑是吴城,不清楚是不是同一座城。

韩国被揍了,君主认怂,亲自朝见秦昭襄王。魏国也是把政权整体交出来,完全听命于秦朝。上面骨头软了,下面百姓再怎么反抗实际的后果大部分不够好,没有强有力的机构,组织不起强有力的反抗。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在雍县南郊举行祭祀天帝的仪式。这本来应该是天子才有资格做的。

秦昭襄五十六年秋季,秦昭襄王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去世以后,儿子秦孝文王(也就是安国君,异人的父亲,嬴政的祖父)继位。秦孝文王尊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将她和昭襄王合葬在一处。大国君主去世,要有往来吊唁,韩国君主特别能放低姿态,穿着丧服亲自来吊祭,其余诸侯都派各自的将相前来吊祭,参加丧礼。

秦孝文王元年,赦免罪人,嘉奖先王(秦昭襄王)时的功臣,厚待宗室的亲属(不知道有多少兄弟子侄甚至孙辈,都需要安抚),然后向民众开放苑囿。秦孝文王服丧期满后,十月己亥日即位,在第三天辛丑日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庄襄王也就是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的秦始皇父亲继位。

秦庄襄王元年,继续大规模赦免罪人,嘉奖先王时的功臣,施恩德厚待至亲,并且向民众施仁惠。

连续失去君主,朝政交接期间动荡不安,有些人就趁机想做小动作,东周君和诸侯图谋攻打秦国,秦国派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当上相国,主持朝政了)前去惩治东周君,完全吞并东周国。秦国没有断绝周朝的祭祀,将阳人地赏赐给东周君,让他供奉祖先的祭祀。秦国还派蒙骜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巩邑。秦国的疆界扩展到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

秦庄襄王二年,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太原。秦庄襄王三年,蒙骜攻打魏国的高都、汲邑,攻下两地。又去攻打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夺取三十七座城。四月,出现日食。王龁攻打上党。秦国开始设置太原郡。秦军咄咄逼人,东方的国家又受不了了,然后他们又联合起来了。

这一次带兵的主要将领是信陵君。信陵君率领五国军队抗击秦国,秦军撤退到河外。蒙骜战败,诸侯联军解除包围撤回,至于为什么不继续往死里打了,一种是实力所不能及,一种就是又内讧了。或许两者都有。这年的五月丙午日,秦庄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十三岁的赢政在吕不韦的大力支持下继位,这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政在位二十六年的时候,开始兼并天下并设置三十六个郡,号称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岁时去世,他的儿子胡亥继位,这就是秦二世皇帝(简称秦二世)。秦二世三年,诸侯联合起兵反叛秦朝,赵高杀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王。子婴在位一个多月,被诸侯(项羽)杀死,秦朝最终灭亡。《始皇本纪》里面我们会相对详细的讲一讲。

太史公司马迁最后补充说:秦国的祖先是嬴姓。他们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其中有些以封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而秦国由于祖先造父被封在赵城,因此为赵氏。

秦国长长的历史基本被我们犁过一遍了。我们看秦前的历史,每个国家的始祖都是有出身有来历的,有着可追溯的高贵血统,并且对人类进程有重大贡献,即便如此,也是起步艰难,反反复复的兴衰成败。

而秦国的扩张,除了若干有担当有作为的君主外,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得益于对外部人才采取的吸收重用,从秦穆公不拘一格用百里奚、由余,到秦孝公极力支持商鞅变法,之后秦惠文王重用张仪纵横捭阖,宣太后重用自己的弟弟魏冉芈戎,秦昭襄王引孟尝君入秦、重用范雎,秦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吕不韦还招三千门客),秦始皇也重用郑国李斯。源源不断地国外高精尖人才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散发出了极其耀眼的光芒,对推动秦国从一个边疆小国到一统天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而持续采用重军功的政策,也大大增加了军队战斗力,消耗了大量的有生敌军。当然等国土无法再继续扩散带来足够的利益后,庞大的军需又会是沉重的负担。

这些我们会在将秦始皇的时候继续探讨。秦朝的历史暂时告一段落,咱们下次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