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个七十多岁的穷老头叫侯嬴,是个守城门的小吏。他多次恭敬拜访,并不顾侯嬴表现的傲慢,请他居上座。还多次拜访侯嬴推荐的屠夫朱亥,就算朱亥表现的态度冷淡,也不失礼。
长平之战后,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姐夫赵国丞相平原君(也是魏安釐王的姐夫或者妹夫)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被说动派晋鄙领十万兵去救援赵国。但是遭到了秦昭襄王的恐吓止步不前。信陵君毕竟不是君主,军国大事不能由他决定,他只好带着自己手下门客,凑了一百多辆战车(这是什么实力,怪不得你哥忌惮你)打算跟赵国共存亡。
经过东门时,跟侯嬴诀别,侯嬴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不能随行了。”信陵君走出几里路,心里不痛快:“我对待侯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就要死难,可侯生竟没有片言只语送我,难道我对待他有什么不周到之处吗?”于是又乘车返回,想问侯嬴原因。
侯嬴一见信陵君就笑了:“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又接着说:“公子好养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不就是把肥肉扔给饿虎,有什么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对我情义深厚,公子赴死我却不送行,我知道公子恼恨我,一定会返回来的。”信陵君恭敬请教。
侯嬴于是就献计让信陵君帮助魏王的宠姬如姬,杀了她的杀父仇人。如姬果然偷了魏王的兵符交给信陵君。然后献策说如果晋鄙不听话,就让朋友朱亥杀了他。信陵君北上,侯嬴自杀。朱亥杀了晋鄙带兵救了邯郸之围。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回不去魏国了,让手下带军队返回魏国,自己与门客留在了赵国。
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就跟平原君商议,想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心动,但手下劝他,说你对魏国有罪,对赵国有功,不适合张扬。而且施恩不望报才是正理,回不去魏国了,别再在赵国搞得人家看不过去。赵孝成王最终把鄗封赏给信陵君作为汤沐邑,魏国的安釐王也把信陵邑还给信陵君,但也没打算让他回国。
信陵君在赵国也继续求贤若渴,不以身份地位决定尊重程度,搞得平原君的门客有些都投靠信陵君。就这样信陵君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不回去。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信陵君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安釐王为此焦虑,就派使者去请信陵君回国。
信陵君担心回国后的安危,不肯回去,门客们也大部分是从魏国跟过来的,反而是赵国结交的人劝信陵君:“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信陵君回国,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信陵君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
秦王忌惮信陵君,因此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安釐王和魏无忌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魏无忌登上王位。因此,魏安釐王更加怀疑魏无忌,派其他人代替他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魏无忌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十八年后,魏国被灭。
最后一位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三十年,秦国持续攻打楚国,攻下楚国都城鄢郢,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屈原在这一年跳江自尽。后来司马错和张若两位老将去世,对楚国的攻势缓下来。黄歇也因为能言善辩被派往秦国外交。
当时赶上华阳之战,秦军大胜,韩国和魏国均向秦国臣服并听命于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正准备出发。黄歇恰巧到秦国,上书劝秦昭襄王说,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国打楚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很容易使韩、赵、魏、齐等国家得渔翁之利。这还不如让秦国和楚国结盟,然后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它国家。
秦昭王被黄歇成功说服,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盟约,互为友国。黄歇回到楚国,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
后来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国。黄歇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于是试图说服范雎。黄歇指出楚顷襄王可能会一病不起,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秦和楚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被秦国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这跟当初扣留楚怀王结果一样。
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让熊完老师回去探问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黄歇为太子熊完担忧,替熊完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收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担责。”
于是,黄歇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了,秦国没办法再追到时,黄歇才向秦昭襄王说出实情,秦昭襄王大怒,想让黄歇自尽。范雎劝他,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随即,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
当时楚国和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十五年后,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同时献出淮河以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长平之战后导致赵国的大败,四十多万军民被秦国坑杀。并且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求救,楚考烈王被毛遂挟持,放弃秦楚两国的盟约,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魏国信陵君也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荀子,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为兰陵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但是黄歇门客爱奢侈攀比,他作为丞相供养庞大的门客群体,深刻影响楚国甚至七国的政局 。
黄歇的门客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有一次,赵国的平原君派门客拜访春申君,春申君把他们安排在上等的客馆住下。
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他们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惭形秽。
等到公元前二百四十二年,各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的势头不能遏制,于是联合讨秦,并让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组成合纵联军,由黄歇任命庞暖为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黄歇。
春申君后来到了封地吴,同时执行相国职务。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就进献了不少女人,但楚考烈王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生儿子,就想办法让春申君宠信妹妹怀孕后劝春申君把妹妹献给楚考烈王。楚王不能生儿子的话,只能兄终弟及,您这么多年可没少得罪人,往后很难说有什么结果,不如把怀孕的美女献上去,万一生了儿子,楚国实际上就是您的了。果然楚王宠幸了李园的妹妹,李园妹妹还生了个儿子做太子,自己也做了王后。李园想免除后患,就豢养刺客打算杀春申君。后来楚王病重,春申君不听劝告最后被李园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