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63章 秦本纪(二十五)

第63章 秦本纪(二十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年秦昭襄王和楚怀王在黄棘会面,将上庸给了楚国。

原因可能有1,打开外交局面,缓解外交压力,前一年的叛乱秦国可能四面受敌;2,适度缓解母子关系,宣太后跟楚国的关系不必多讲;3,秦昭襄王在位三年母子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看能不能拉同盟。4,出于某位大臣的战略性建议,基于长远利益的取舍。

秦昭襄王四年,秦国拿下了蒲阪。这里又涉及到之前的诸侯叛乱的事情。所谓诸侯叛乱就是东边几个国家又一次合纵,一块儿对付秦国。结果楚国你跟秦国又是结亲,又是收人家好处,背叛咱们,一定不能忍啊,原本打秦国的这几个国家又掉头打楚国去了。楚国派遣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阳春、封陵。秦国再攻打韩国,又攻占了武遂(这座城也是反复拉扯),韩国魏国被打,大家很快又要联合起来打秦国了哦。

这一年天上又出了彗星。大概率天灾人祸了。

秦昭襄王五年,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在临晋(陕西渭南大荔)会面。秦国把侵地蒲阪归还给魏国,抗秦合纵的盟约又瓦解了。楚太子熊横从秦国逃回楚国。

我们看政治这种情况,哪个国家都是反反复复。打蒲阪秦国也一定是花了大力气的,但是说还回去就还回去了,士兵和将领们有没有情绪?可能父子兄弟生离死别了,身边同袍血染沙场了,九死一生拿下来的城,就这么还回去了!说不定下一回还要付出多少生命去夺。然而从战略上讲,它可能就是对的。所以作为军队建设,没有强有力的服从性,没有人做思想转换的工作,确实是不行的。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讲大事件。

秦昭襄王六年,蜀侯辉谋反,司马错平定了蜀地。

之前咱们讲过,蜀地秦武王时期发生过陈壮谋反。当时蜀侯被陈壮杀死,陈壮又被张若司马错干掉了。后来秦武王继续立蜀国的宗亲公子辉继位(有人说是秦国的公子辉,个人认为应该不是),这就是蜀侯辉,并让张若在蜀地坐镇。

话说蜀侯辉好好的干吗谋反呢?说起来你家祖上有块好地,本来风调雨顺,就算不年年丰收但衣食不缺,突然间有人来说你不好好干事乱糟塌,给你家地抢了,给你家奴仆换主人了,给你圈在一个小地盘除了有吃有喝什么都不让干了,说不定还调戏调戏你老婆闺女。能不憋屈吗?要是有机会了,还有忠心的奴仆支应你,反也就反了。毕竟不是谁都能没心没肺乐不思蜀。

而且呢,这件事据说是一场宫变阴谋,蜀侯辉的后妈故意在蜀侯辉进贡的食物里下毒,陷害蜀侯辉。咱也不知道这后妈单纯为了个人恩怨还是想给自己儿子篡位夺权,反正人家正愁没借口灭你的国呢,你真能讨得了好吗?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国灭了你还是个屁的皇族。收到毒贡品,秦昭襄王派司马错赠剑赐死蜀侯辉,蜀侯辉夫妇只能自杀。后来,秦朝为他平反了,也改葬了,但人死灯灭了,还有什么用呢。

也就在同一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真的是,才娶了老婆接了亲构筑了同盟多久,两国又打起来了,还砍了两万颗人头。战事相当激烈。

这是追究之前楚太子逃跑(楚太子不跑可能也有别的借口),秦、韩、魏、齐又联合攻打楚国。反反复复结盟散伙再结盟再散伙,这就是政治与外交的节奏。

这一年泾阳君到齐国做了人质。所谓的泾阳君就是秦昭襄王的同母弟弟嬴芾,秦昭襄王回国继位前宣太后想扶持继位的儿子。

为什么要排这么重要的人质去齐国呢?所谓远交近攻,秦国这时期的政策是跟齐国交好,几个国家一块儿打楚国呢,齐国本身又是大国,所以要表明态度就一定要派出重量级人物。另外齐国跟秦国利益冲突又不那么直接明显,去齐国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外交任务。

这一年秦国发生了日食,大白天的就看不清楚。这时候基本上会有一波舆论冲击,然后平定下去,虽然可能有一些惨烈的事,又基本没什么可讲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