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死于周太庙,传到诸侯耳朵里,大概也是天不绝周的明证,谁想打主意的,还是再想想老天降不降下雷来劈死你。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秦国需要一位新的君王。
秦武王娶的是魏国的王后,但是没有儿子。不知道是说秦武王大老婆没生儿子,还是别的老婆也没生儿子。其实就算有,基本也不具有什么竞争力。秦武王本身才二十几岁,有儿子也绝对超不过十岁,秦国对外扩张的势头正猛,不会愿意承担一个小孩子做主的风险的。一来性格不定,人品难说;二来,孩子听妈的话,太后掌权都爱用娘家人和内侍,魏后没亲娃,嫡母生母后宫再争斗,内部不稳影响大家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第三,孩子小免疫力低,万一他死了呢,还得再动荡一次。
反正秦国又一次风起云涌。最后胜利的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后。
宣太后,楚国人,姓芈。芈姓是楚国贵族或者说楚王的公族,换个说法,应该是楚王的宗室。至于来源,据说芈姓是五帝之一颛臾的后代,熊是芈姓的一个分支。当时楚国是被边缘化的国家(南方荒蛮之地的野人),他们为了强调自己血脉的高贵所以冠上芈姓。楚国开创者是熊绎,楚国王族传承的是熊绎的血脉,所以楚国的王族都姓芈。所以宣太后单论出身很不低。但是,她在秦国后宫的身份还是小老婆。虽然是小老婆,但是挺能生的,生了三个儿子。儿子能生这么多,大概率也是很得宠。
宣太后不但自己在后宫能生,在朝堂也是有强有力的支持者的。人家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魏冉,姓不一样,是同母异父的弟弟,还有一个叫芈戎,看起来是同姓。这个同姓的弟弟据说早年犯了法跑到东周去了,后来也到了秦国;异姓的弟弟魏冉跟随姐姐到了秦国,并且在秦国朝堂大放异彩,人家带兵很能打。
当时秦国君位之争的斗争都要白热化了。
前前君主秦惠文王是有很多儿子的,秦武王继位是因为他是嫡子。他上面还有个哥哥公子壮,这是秦惠文王的庶长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秦惠文王的遗孀,正牌的老婆,秦武王的老妈(应该是亲妈,但也不能保证秦惠文王中间没有换过大老婆)支持公子壮。宣太后自然希望从自己三个儿子里面选一个。
秦武王死的时候,当时的秦昭襄王正在燕国作人质。宣太后就打算让自己的二儿子公子芾继位,这时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那位)派代郡郡相赵固把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也就是秦昭襄王送回秦国。宣太后在内有魏冉,同时取得了宗室内尤其是严君疾的支持;在外,公子稷看起来有赵国的支援,于是19岁的公子稷于是继位成了秦王,这就是秦昭襄王。
虽然秦昭襄王马上就及冠了,但是宣太后仍以儿子年幼为名,自己大权独揽。
秦昭襄王元年,任命严君疾为相,甘茂在攻打魏国的时候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