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54章 秦本纪(十六)

第54章 秦本纪(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是,秦孝公明白,这样干对他是有好处的,对整个国家来讲也是有好处的,任你谁来劝都不行。就指明了我要支持商鞅。

商鞅你一个外国人,我们朝堂上知道你是谁,老百姓知道吗?商鞅也有办法。城门立柱,一根木头,你从我指定的地方挪到我指定的地方去,我赏给你重金,来表示我说话算数。看起来天上掉馅饼的事,好几天没人动,结果有一天,就有个人心动了,扛着木头就到指定的地方了,然后他还真就拿到赏金了。这跟有个人众目睽睽下中了五百万一样,大家也就知道商鞅是谁了,然后也就知道他想要干什么了。

反对的人也不是没招,前朝后宫哭哭闹闹你都能避而不见,你儿子还要不要?后来这些人干脆让秦孝公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明确表示反对变法。秦惠文王刚几岁,几岁的小太子被人撺掇反对变法,就好打脸。后来还是商鞅灵活,把太子老师的鼻子割了。所以商鞅也确实很招人恨。

初期实验卓见成效,开始第二步,也就是初步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强兵。

首先讲的就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

这是后代断断续续延续千年以上的一套法令,之前一家人犯了罪,比如特别大的叛国、弑君,基本上是家族跟着团灭。现在不一样了,你们邻居要是干了坏事,你也跟着倒霉。

所以小心点啊,注意着点啊,万一他们中谁有不对的地方警醒机灵着点啊,赶紧报告啊。报告了有好处,不报告吃瓜落儿,掂量掂量轻重啊。所以这样的话,大家都会比较警惕,谨慎,谁还没有三两个看不对眼的呢?万一让人告发了不是找不自在吗?

所以改革户籍制度和实行连坐,也关系到另外三条,第一,改变法律,制定细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写得明白,干了干该干的的什么奖励,干了不该干的的什么惩罚,有律可依。

第二就是严禁私斗,你借官府的手收拾我,我心里不服气揍你一顿;或者连坐形势下,我老实巴交什么都没干,也没看见你干坏事,我就受罚了,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也别想好。私斗这种事一段时期内一定会变多。禁止私斗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针对中下阶层。高门大户的,人家干点啥,你也不知道啊。

对于大家族,另有一套针对性的制度,推行小家庭制。这项政策应该是和土地财产制度相关联的,达到一定的条件可以从大一些的家族里分出去,并且是带着一定的财产或者土地。要知道大家族的好处是集中,一个大的家族可以集中一族之力供养一个到多个确实是可造之才的孩子,缺点也相对明显,倾向于精英或者族中高层,对中下尤其是底层资质不怎么好的大部分是不公平的。而这些精英上层做决定做大投资的时候,基本不会知会下面人等。若是受益,基本上层受益,要是犯了大错倒霉,可能全家倒霉。有些人就会忍不住想分家。后世汉代实行的推恩令,基本思想也是这个么意思,你们越小越好,都干不过我,也干扰不了我,就得听我的。

对于官制军队也进行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制,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建立十七等军功爵制。

大体意思就是,一个职位,以前你家祖上当过了只要没有叛国杀君或干啥别的大错,基本上传了你爹再传给你,不会跑出你们家这个家族。现在不行了,你家家学渊源是吧,拿出成绩来跟人比啊,有本事的上,没本事就滚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一些大家族的凝聚力影响力,也使得有才华的人确实能崭露头角,提升国家队内的威信和掌控力,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在军队评职称问题上,还有了详细规定。什么样的功劳,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比如,砍一颗脑袋,就能获得最低级的爵位,得到一顷地,一个仆人。我们留心下这个砍人头的规定,后面很容易看到斩首几万人的记录。这样的话干的好了,有家底传给子孙,干得不好,要退位让贤,拿着爵位带来的死工资等着养老吧。这里爵位和职位分离,其实和隋唐推翻世袭制搞科举其实也是一个本质,这当然也是一个艰难的反复斗争的过程。几千年下去也依旧会有个程度上的差别,不可能完全消灭。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对于这些繁琐的规定很苦恼,两三年过去,老百姓都觉得很好啊,知道要干什么了,怎么干了。自己不用操心了,简直太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