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53章 秦本纪(十五)

第53章 秦本纪(十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端木赐,孔门十哲之一,既从的了政,能当相国,又经的了商,在各国之间做买卖。

再比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的老师鬼谷子。鬼谷子的四位徒弟,撑得起战国时期的半本书了。

再比如在鲁国杀妻求将、在魏国开疆拓土,在楚国又跟士卒共甘苦搞变法被贵族搞死的吴起。

再比如我们要重点讲一下的商鞅。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仲父吕不韦以及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荆轲。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这么个小国出了这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答案可能也跟小有关系,国家小实力弱,对外就要弯的下膝盖,可谁不曾满腔热血,幻想搅动风雨变换,哪怕马革裹尸呢?所以“为国家强盛而学”,最少在某一个阶段,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但是即便一身屠龙技,身在小国,从上到下是不敢随便晾翅膀的。一个小的集团如果迅速成长而被旁边的庞然大物感觉到威胁,是讨不到好处的,一巴掌拍下去就散了,最好是悄不声息的猫着,不大不小,被放弃是不可能的,但打下来没多少利益,拿点贡品就这样吧。所以,这些小国的杰出人才,更多的时候,只能去大的国家展示风采,间接维护下自己的母国。

咱们再回来讲商鞅。商鞅祖上是周天子同族的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几百年下来到了商鞅这一代。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儿子,除了太子之外,其他儿子不管嫡出庶出都被称为公子,到孙子辈,也不管嫡庶都被称为公孙。所以,商鞅姓姬,叫姬鞅,因为是卫国人,在外的话可以自称为卫鞅,后来因为被赐商君,人们才称他为商鞅。咱们也就按一般习惯称商鞅。

商鞅跟当时的卫国君主血缘还是比较近的,在地位上算是社会上层。所以才能有精力有实力搞学习。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刑名法术,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还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来在魏国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差不多算是国家总理秘书级别)。

公叔痤就是之前被秦国俘虏的公孙痤,可能因为他是魏文侯的子侄辈,魏武侯同辈,魏惠王叔伯辈。魏惠王继位,公孙也升级为公叔;当然也可能记录有误;也可能他们这一支改氏(不是姓)了。查资料说是同一个人。也是这个人因为嫉妒吴起,耍手段把吴起逼到楚国去了。

公叔痤病重的时侯向魏惠王推荐自己秘书,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商鞅那时候毕竟年轻,公叔痤又老的快死了,魏惠王不以为意。公叔痤见魏惠王不理这茬,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更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神智昏聩,语无伦次,更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敷衍。

公叔痤出于国家利益决定干掉商鞅,但是私下觉得对不起他,又要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并未把自己放在眼里,既然不采纳公叔痤的话重用他,自然也不会因此杀掉他,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魏惠王看他没有离开的意思,就更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商鞅后来就找机会去了秦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