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明月相照 > 第11章 别来春半(十)

第11章 别来春半(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高太后冷眼看着自己的左膀右臂今日竟一齐为章惇说话,心里的怒火更盛。可到底这两位是老臣,自己骂也骂了,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更何况她确实说过要宽待新党,也只能收起怒容,款款坐下,对他们说道:“罢了,既然章惇这么不愿意做这个汝州知州,又有两位爱卿替他求情,哀家便成全他,将他调任提举洞霄宫。”

吕公著闻言终于松了一口气,拱手道:“娘娘仁德,臣替章惇谢…”

太皇太后却将手一抬,冷声道:“哀家虽准了他的调任,却不许他去杭州赴任,仍教他汝州安置。”

吕公著愣了一下,神色复杂的看向范纯仁,范纯仁亦是一脸疑惑,故而上前继续请求道:“娘娘,提举洞霄宫本就是杭州的官职,这章惇留在汝州如何使得呢?”

太皇太后却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有什么不行的?这官职本就是个安置去位宰相的闲差,又没有什么事要他做,在哪不都一样能拿到朝廷的俸禄吗?”

吕公著闻言急道:“娘娘,可是章惇他父亲现在病重,他…”

“吕相公,章惇既然做了朝廷的官,就要明白先忠后孝,先国后家。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若是文武百官都因父母生病就辞官去侍奉双亲,那谁来为百姓做事?我意已决,不必再议。”

太皇太后此时的脸色非常难看。她本就是个强势霸道,独断专行之人,做事常常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她生平最厌恶的便是新法与新党,而其中又以章惇尤甚。

章惇为人恃才傲物又固执强硬,曾因为废除新法的事当众顶撞过她,她始终为此事耿耿于怀。诚然他所说确有道理,可她不愿意听,那就是谗言。给章惇一个恩典,让他去照顾父亲并不是什么难事,准了他的要求让他辞官也未尝不可,可她偏偏不愿意。她就是不想让章惇好过,她就是想让章惇知道,他的仕途性命从来都由不得他自己做主,她就是要他余生的每一天都要活在因为自己的轻狂傲慢而无法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愧疚痛苦里。

吕公著和范纯仁自知多说无益,只能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就在这时,那个一直被所有人忽略的,仿佛不存在的,总是沉默的赵煦忽然开了口,“皇祖母,孙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皇太后转头看向他,眼里尽是诧异。

赵煦难得开口,她也不能置之不理,便冷声问道:“官家想说什么呢?”

“皇祖母六月时曾以孙儿的名义将慰反侧诏昭告天下。里面说:‘应日前有涉此状者,一切不问,言者勿复弹劾,有司勿得施行,各俾自新,同归美俗。’(1)可九月时,您先是严惩了吕惠卿,又将张璪贬出了京城,后来又在章惇去赴任的路上撤销了他的调令,如今又许官不许调。诚然他们确实有罪,可是否也说明皇祖母所颁发的诏命如同废纸一般,可以朝令夕改,毫无信誉呢?”

吕公著和范纯仁听到赵煦这番话皆是惊诧不已,比起他敢在这个时候替章惇说话,更让他们诧异的是这个总是沉默的孩子,竟然能将以他名字发布的每一道诏书,每一次朝臣的升迁贬谪都记得清清楚楚。

思及此处,他们不由得心惊。他们都快忘了,这个小皇帝是先皇亲自教导过的,他心里自然是更亲近新党的。那他每每面对不合心意的决策选择沉默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待到他来日亲政,是否会用跟如今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他们呢?

太皇太后自是想不到这些的,亦或者她根本就不在乎。她现下只有愤怒,对一个不听话的傀儡的愤怒。

她被气的拍案而起,指着赵煦怒道:“放肆,官家这是指责哀家做错了是吗?还是说,官家现在就已经等不及,想逼着哀家还政于你了呢?”

赵煦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训斥,故而只是面无表情的跪下道:“孙儿不敢。”

太皇太后哼了一声,斜眼看着他斥责道:“你不敢?你为了新党这些奸邪小人屡屡顶撞我,当初调章惇去扬州,只怕也是官家示意吕相公的吧!”

赵煦冷眼看向吕公著,又转而看向太皇太后,不卑不亢道:“吕相公是皇祖母的忠臣,怎会听孙儿的?朝中诸事均是皇祖母决断,孙儿人微言轻,本不该插言。今日孙儿也只是感念章惇的孝心才替他辩了几句。皇祖母,孙儿也是失去过父亲的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孙儿比任何人都清楚,故而孙儿恳请皇祖母能成全章惇对他父亲的孝心。”

太皇太后冷笑道:“孝心,那官家对老身可有一点孝心啊!”

不孝,这样大的一个罪名扣了过来,赵煦只能垂下眼眸,不再说话。

太皇太后却并未因为他的沉默而消气,她先让两位宰执退下,复又对赵煦道:“看起来程颐并没有教会官家什么是仁,什么是孝,他这个帝师做的实在是不称职!官家今夜便去佛堂里将《孝经》抄十遍,静思己过,好好想想何为孝!”

太皇太后还特地吩咐众人今日不许给赵煦送吃食,以示惩戒。

原来这世上并非所有的祖孙都是慈孝亲厚的,她与赵煦甚至不像祖孙,反倒像是争夺权利的对手,像不死不休的仇人。

朱太妃听闻此事,赶到庆寿宫想替赵煦说情,却被太皇太后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她不会教养儿子。

朱太妃对高滔滔一向畏惧,自然也不敢辩,只是低头垂泪。她的眼角已经生了细纹,脸上也没有了昔日的光彩。先皇走了,也将昔日盛宠不衰,神采飞扬的朱德妃一并带走了。

明明他的儿子做了天子,她却只能屈居太妃,连见儿子一面都十分不易,还每每都要被这位大权独揽的婆母刁难,母子竟不能相护,实在让人哀叹。

夜里,刘挽月翻来覆去睡不着,她之前总觉得赵煦是不敢争,可今日才发现是争也无用。想必,他当初也是为祖父争过的,以太皇太后对祖父的厌恶,只怕他受的惩罚会比今日更重。

她等众人都睡熟了,才悄悄起身揣了几块点心,蹑手蹑脚出了门,一路避开各处值夜的人去了佛堂。

佛堂外守着的两个小黄门此时早已靠在门上会了周公。

刘挽月行至门前,轻轻拍了他们一下,说道:“奴是伺候官家的,奉太皇太后之命,来给官家送纸笔。”

他们本就睡得迷迷糊糊,见一个小姑娘独自前来,又听她这么说,连眼皮都懒得抬,直接将她放进去了。

刘挽月推开门的时候,赵煦正背对着她,跪在佛像前抄《孝经》。

她将门慢慢关上,悄悄行到赵煦身后,却没说话,只是静默的看他写字。

赵煦方才就听见了开门声,自也听见了脚步声,本以为是太后打发了哪个内侍来训诫他,又或是朱太妃听说他又挨罚了偷偷来看他,谁知好半天来人都不说话。

他心里觉得奇怪,一回头却看见了刘挽月笑盈盈的看着他,不免诧异道:“怎么是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