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珠抿抿唇,面对这情景,她便也道:
“娘,你好,我是丁宝珠,是徐晔他媳妇儿,您在那边就安心吧,我们今后一定会把日子给过好的。”
无论如何,场面话是要多讲讲的。丁宝珠原先完全不相信牛鬼蛇神,可现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就不由得起了几分心思。
徐晔听着,似是满意她的一番措辞。元宝烧到最后,不知从哪飘来一阵濛濛细雨,如牛毛又如细丝,竟是洒在那余烬上,不过多时就灭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泠泠的夹杂着雨丝的凉风,徐晔留了那米酒和凉糕在原地,又在坟周围新填了填土,便对丁宝珠说道:
“我们回去吧。”
“行。”
丁宝珠答应着,起身又和轻车熟路的徐晔下山了。脚下是坚实的土壤山石和细目的杂草,那下山比上山要快些,而那高处的朦胧的远景绕着一圈薄雾,也是低处所见不到的。
但这么一段路程,丁宝珠可不想浪费,在绵绵细雨下,她又找到了不少山里物,尤其是之后做青团完全不能缺少的一件材料——那就是艾草。
两人的篮子里眼下都是空的,所以她留下大采特采,直把篮子都放满了,压了压还能再放些,身上还抱着不少才罢休。
回到家,徐晔去与徐翊说话,丁宝珠则是去了灶房。他们这次提前去扫墓,扫完后,就该是其他人出门的时刻了。
要做外出摆摊的吃食,却也要做家里吃的。寒食时不能开火,吃的也都是冷食,所以要提前准备。
这里还是习惯吃粥,丁宝珠就做了一大锅浓稠的麦粥。这麦粥实际上与普通的粥没有太大分别,都是将那米煮得粒粒开花,但在这时还要调一碗麦粉糊,也倒入锅中熬煮,那粥里就有了一股属于麦子的清香了,连那颜色也变得略微棕红。
麦粥等冷却过后就可以喝了,但完全冷却后就会凝固,成为一种半软半硬的固体,甚至还能用刀切成一块块的。
可麦粥不管怎么凝固,到底也是稀的。家里留下徐翊徐晔两父子,他们的胃口可大了,所以丁宝珠不仅做了一大锅麦粥,还用荞麦面和粗面和面做了许多蒸饼,在上面嵌了几颗枣子做点缀,是为枣饼,足够他们管饱了。
另外买来的那些咸蛋,她把里面的蛋黄完整地取出要做青团,却把蛋白给留下了,可那些蛋白也不能浪费。
于是她择了野菜,切了肉干,将蛋白全部切成厚片,又上锅蒸得白嫩白嫩的,这才下锅和其他食材一起炒,因为咸蛋白本就是咸的,所以不用再加多少调味料,只需要再淋一些豆酱来上色。
那蛋白鲜嫩,油光锃亮,香气扑鼻,就成了一盘足以送粥饼的美味的菜色了,同样也和麦粥蒸饼那样做了一大盘。
另外再有那些家里的腌菜,随吃随拿,也足够度过寒食了。但丁宝珠预备那日继续去村外摆摊,所以与徐晔徐翊吃过饭后,就去制作届时要售卖的吃食了。
这时候的艾叶极嫩,只是味道不免大了些,而且还是种独特的苦味,所以在处理时还需要先煮一遍,煮过的湿艾草微微沥干水分,丁宝珠又去找出石臼来,把那艾草不停地搅打,直至打成了一种泥状。
为了尽量做得完美,丁宝珠还特意找来一片布头用来提取那更纯的艾草汁液,但那艾草泥也是要留下的。
接下来就是她最为熟悉的步骤了,恰巧那青团也是用糯米粉做的,所以她只要揉成面团,再在里面加入艾草泥,那面团就渐渐变了颜色,若是干了,仍是加那艾草汁,半空中就出现了一抹浅浅的清香来。
揉均匀的艾绿色面团备用,丁宝珠又去准备馅料。咸蛋白去掉后就还剩下那圆圆的咸蛋黄,那咸蛋黄已经很硬了,她仔仔细细地把上面那层极薄的白膜给撕去,又撒了些酒液去腥,依然是上锅去蒸。
蒸熟后的咸蛋黄碾碎成泥,再把先前做好的肉松放进去,丁宝珠还添了油和调料,做了满满一碗的蛋黄肉松馅料。
除了这个馅儿,丁宝珠还做了另一种笋丁腊肉咸馅,这馅料要比前一个馅料做起来简单多了,只要把那笋子切得细细的,腊肉切得小小的,运用她最为熟练的调味,也就成了。
以及两种甜馅——经典的红豆沙和红糖枣泥,起码能接受这两种馅料的人肯定更多。
做好了面团和馅料,接着只需要一个个包好就行了。而就在这时,丁宝珠又将从姚丹那买来的所有鸡子拿了过来。
事实上这些鸡子买来并不是在家里吃的,不然总共就一斤鸡子,怕是还不够家里塞牙缝的呢,这些鸡子也是她准备带出去售卖的。
只是普通的鸡子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丁宝珠想着让这平常的鸡子也沾染点节日的氛围,于是要做艾草煮鸡子。
这种鸡子做起来倒是和茶叶蛋相差无几,先是把那些鸡子都煮熟了,轻轻敲破蛋壳,锅里再煮上艾草和红糖后,又与鸡子同煮,煮过后还要在那原汁里浸泡一段时辰,让那味道彻底地浸入鸡子里,才算好了。
完成所有的吃食,丁宝珠才放心了,提前布置妥当,也就睡下,只等明天一大早,再去村外占个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