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是果仁泡茶?可是也没见到里面有果仁啊?
囫囵喝了一整碗也没想明白,还有些回味无穷,摊贩抿抿唇,又问:
“这茶是怎么卖的?”
这下也不是什么解渴不解渴的问题了,虽说丁宝珠的一番话也的确讲到了,他正是起了个大早来的,连早食都没来得及吃,更是干渴,只是眼下,他更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茶。
丁宝珠笑道:
“这是喷香的桃花茶,两文钱一碗。”
她就地取材,在制作着凉糕的同时,又让丁宝琴去那几棵桃花树下打花瓣,越多越好。后者虽不知要做什么,却也照做,最后丁宝珠把它们去枝、蒂、虫蚁和尘垢,洗净了,又放满在罐里隔水煮,处理好花瓣再用来煎茶,茶水里不仅有桃花的颜色,还有桃花的香气。
那摊贩听闻后点点头,却并没有再要,而是直接将手里的凉糕给咬了一大口。
那红糖枣泥馅单是糯米表皮,咬下去都拉丝了,格外有韧性,饱满的馅料裹着舌头,润滑且甜蜜。
只是嘴大的几口就能吃完了,所以他很快又去吃那黍米团子。那黍米的口感就有些粗糙了,但里面特意炒制过的栗子花生糖馅儿香味浓郁,越是在嘴里咀嚼越有香气。
摊贩不禁夸道:
“味道不错,我们这少有卖吃食的,毕竟很多都是午时就回去了,你要是还来,以后早食倒是有了去处。”
大道上卖的都是简单的数量又少的货物,卖得快的话,半日就能回去了,然后再花半日准备明日的货,周而复始。
丁宝珠笑道:“多谢大叔您喜欢,要是觉得好吃,之后再来啊。”
送走那摊贩,她接着再吆喝,恰巧这时道儿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像是要去镇上,有的则是在瞧着两旁的摊子货,丁宝珠还见到先前自己与丁宏乘坐的那辆骡车路过,扬起一片泥尘。
这人一多,再加上丁宝珠吆喝不断,也有部分人来到她的摊前询问,她也一一耐心解释,就这么着,不久后她就遇到了熟人。
那人不是别个,正是要去邻村学艺的丁宝珍。她上前来微笑问道:
“大姐,你生意怎样了?”
“还好,倒也卖得出去。”丁宝珠说着,指着笑道,“你吃过早食没?不如也买块儿尝尝?这回可是我做的最好的一次了。”
“……大姐,我以前咋也没见你这么喜欢做生意?”
丁宝珍故作不满地问着,最后却也说道:
“我在家吃过了,不过我可以帮你推销一下,我三种的各要一块儿。”
丁宝珍去学织布针黹也不是独自学的,就和那村塾一样,身边有不少姐妹,对甜甜的点心没什么抵抗力。
丁宝珠答应了,给她包了三块,又一伸手笑道:
“三块八文钱,小本生意,咱也不赊账。”
丁宝珍翻了翻眼,到底是取出了八文钱来再收了那凉糕。平常丁宏柳萍都会给她们零用钱的,只是基本上也没什么太多的花销,所以总能攒下钱来。
丁宝珠见她离开,又查看了下筐子里,红糖枣泥馅儿和栗子花生馅儿卖得出去,特别是后者,也许是黍米和这馅儿比较抗饿的缘故。
她挠挠头,难道这抹茶红豆馅儿的没什么销路?她想错了?
不过无论如何,她仍是要继续吆喝,不吆喝哪能吸引人过来?
而这时,她又将劲头暂且放在了桃花茶的上面。
这期间又路过了不少和丁笙一样斜挎着书包的孩子和少年,有的是九、十岁了,有的出了头,看样子他们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早食出来,在路上就吃掉,然后去村塾读书。
可能够去村塾读书的孩子,要么是像大房那样砸锅卖铁也要送去,要么家里是有点底子在的。况且那年龄尚小的,听见有点心卖,不自觉就去丁宝珠的摊子那儿了。
年纪小的孩子专要甜馅儿的,年纪稍大一些的,则是打着午后肚饿,这凉糕也放不坏的念头买了,还有一边吃一边走喉噎的过来买茶喝。
丁宝珠不禁感叹,不管是什么时候,学生似乎都是开展生意的主力军啊……
那村塾建在邻村的元烁村中,要是从象山村去,也起码要走个两刻钟多,为此那大房的丁笙每每天不亮就要醒,醒来匆匆吃毕早食就要出门,在道儿上也能见到几个同学。
这日他惺忪着眼,结果见到不少学生都围在一个摊贩前,可好奇地上前一瞧,却没想到是他那个大堂姐在做生意!
偷吃那笋子结果赔了二房的钱那事儿依然历历在目,丁笙红着脸转身就走,生怕大大咧咧的丁宝珠让自己在其他同学面前丢人。
然而他这一走,却又有另一人过来,远远见那在摊子前忙碌的人,不由得挑了挑眉,只是踯躅须臾,仍是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