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七零炮灰女配修仙了 > 第63章 照片

第63章 照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共十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一群扛着农具出工的知青,知青们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照片的中心人物恰好是南方,那一脸的灿烂笑意,南方自己看了,都很惊讶。

南方回忆着这张照片拍摄的那一天,那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原来,她去上工的时候,是那么开心么。

第二张照片,是知青们在池塘里采摘藕带。藕带是还没长成的莲藕,农场里大部分知青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也是贺庆丰说起,他们才知道。

于是就有了采摘藕带一事,不过也不没多采摘,洗干净切断后,放了足足的小米辣,炒了两盘供农场里有所的知青分,味道那是一个鲜、嫩、脆、爽,超级下饭,一人两三块,才上桌就被分完了。

要不是还要留着长莲藕,南方真想多吃几次。

第三张照片,是知青们在活动室里考试。天气越来越热,但知青们的学习热情却一点也不减,派到大队教书的人员,每个月都有变化,就连连续霸榜两个月的游冬素都考过第三。

知青们在学习上,对自己都是自信的,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之前考不过,那是因为把课本丢的时间太久了,现在好好复□□能超过别人。

抱着这样的信念,农场里面几乎人人都在学习语文、数学,红星大队那边不需要知青教授数学,但农场这边的题库里,有不少数学题,知青们也觉得数学更能体现自己的水平,所以谁都没有说不准往题目箱里放数学题。

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些对去大队教书没兴趣的知青,也加入了学习的队伍,考到了前两名也没事,不去就行了,排名顺位的人会顶上去,重要的是集体参与感。

南方作为监考人员是没有参加一起的考试的,但饭搭子四人组私下里的小考试却是不少,南方的成绩,虽然并不能每次拿第一,但也没拿过第四。

第四张照片,是期间知青办党委书记过来,与知青们谈革命理想与农场发展的场景。

第五张照片……

每张照片都展现了朴实无华、奋发向上、充满希望的农场生活。

照片在知青们的手中一张张地传递过去,惊讶、欢喜、感动……,各种情绪在活动室里漫开。

晚上活动室关门后,南方没回自己宿舍,而是敲响了孙利农的宿舍门。

孙利农打开门后,见到是南方,有些奇怪:“南知青,这么晚了,是有什么事么?”

走进宿舍后,南方把来意说明:“孙记者,是这样……”南方希望孙利农在农场拍摄记录期间,能为知青们多拍一些照片,胶卷的费用,她来出。

“我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给您增加了工作量,但好多知青,自下乡以来,就没有离开过同安镇,日子一天天的,过得太快了,我们农场资历最大的知青,都已经下乡十五年了,今天见他们那么喜欢您拍的照片,我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的青春留下一些纪念。”

孙利农没想到南方找到竟然是这件事。

说实在的,红星农场虽然在农场发展方面做得如火如荼,但背地里,也有不少人在说他们坏话:知青当年偷窃大队肥料钱的、知青和大队闹不和的、知青发展起来就看不起大队的……

孙利农被主任安排来农场记录的时候,也是带了些审视的,他作为一个记者,非常明白空穴来风的道理,如果知青们真的有明面上的那么好,那为什么还有私下里的那些流言。

农场发展得再好又怎么样,设立的革委会就了不起了么,那么多知青下乡,都在大队里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就红星农场的知青与大队闹成那样,最后还被大队赶走。

这里面知青的问题肯定不小。

孙利农是带着偏见来的,这次的记录,原本是不需要长期驻扎的,是他和主任申请,希望可以近距离接触知青,记录更真实的知青农场生活。

那次来说这件事时,关于宿舍的问题,就是他故意的,他查了不少红星农场的信息,当然知道红星农场没有地方能提供给他住,其实他住到大队里也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他当时就是故意那么说的,他想看看,南方这个革委会的主席,会怎么做。

没想到的是,知青们真的给他搭建了一个宿舍,还是单人宿舍,条件很不错。

而这一个多月与知青们的相处,孙利农发现,知青们似乎,真的不像那些流言说的那样。

但是,他还是会继续仔细观察的,时间还长。

有了这么一个基础在,对于南方的这个要求,孙利农没什么好拒绝的,反正他也要拍照观察,每天都带着相机,多拍几张,少拍几张,对他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大影响。

再说了,胶卷钱就不是他出,顺手人情的事情,做一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