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二年春,新帝初即位,时局未安,外族乘此屡犯南境。
外防兵斗,内有寒灾,居不宁,又收成无望,万民日以忧矣。
民苦不为天子闻,传至天子耳,便为那一方愚民受外族鼓动,揭竿反,扰民生。
天子大怒,遣兵诛伐,容王自请。
四月,容王引兵退外族,一并查明所谓造反乃南境多地官商相护,吞赈灾银粮,欲掩其事,故以暴民之罪上奏朝廷。
幸容王势与力俱盛,使贪吏无处可匿。
经此事,容王更得万民爱戴,天子忌之,欲收去其兵权。
逢容王娶妻,此后不预政事,终日侍妇于家,方令天子释戒心。
总言之,无事容王置闲于家,有事容王冲前阵。
六年秋,东都齐州诸方江湖术士聚集,言此地有宝藏。
因江湖之事,官司不能制,便有豪悍者借问宝之名,肆意掠夺民宅。
此等处置不善易罪于天下高手之事,自为容王所揽。
时王妃临盆,容王携忧急速齐州。为不引武林厮杀,扮做江湖游侠,只身入城。
习武之人,以武服众,容王性情飒爽,与人结交多嘉叹。未几,亦得出宝藏于何处。
原是齐州城门外茶肆主人家翁染怪疾,四处寻医无果,借茶肆日迎往来之便,散宝藏之说。
讲那宝藏乃前朝废帝逃宫时所携之金玉,除去钱财,亦有前朝太医院撰写药物典籍,有世间难寻灵芝雪莲,有失传内功心法。
齐州地处中原枢纽,水陆便捷,去往各地皆须过此。
宝藏之说传遍天下,引来诸多名医,其不乏有为金银珠玉者,为内功者,故争斗愈演愈烈。
其后,茶肆主人不能免牢狱之灾,容王为之求情,为其寻医治家翁。
寻宝者一时失望而去,有几人结友于容王,倒也足矣。
十一年夏,西洲遇山火,山中有青光寺僧侣,为阻大火烧至村舍,以身犯险,接力担水扑之。
容王奉天子之命,领兵同使节赴塞北,路遇山火,被困其中,险些丧命。
火烧足三日,容王兵,青光寺僧,死伤无数,但无波及村舍。
此事传回皇都,天子担忧非常,后予容王兵及青光寺僧至多嘉奖,又于京郊新建青光寺。
十八年秋,帝不豫,容王将兵围宫,意欲夺权。
篡弑败,射于殿。
凡知容王者,皆不信他是慕权之人。四夷侠客,南境东都之民,西洲之僧,纷纷赴皇都为容王请命。
却见容王幼女弱儿尸首挂城门,血腥狰狞。
血腥之下,有人识出其子样貌似误也,但无人指出。
大冀皇都城门,腐烂恶臭盘桓数月。
和顺二年,西洲青光寺旧址重建,改名了空寺。
若有人常去进香,便能瞧见寺里有个小僧人,也不贪玩也不好吃,每日于院中练功打坐。小僧前名唤赵文礼,方丈为其更名,谓之李序,法号无定。
八年秋,李序拜别方丈还俗下山,随一位剑客去往南方。
十年冬,无定山鬼神论从齐州茶肆传出,后传遍天下。
十五年春,皇城脚下多地失火,扑火后惊现容王铠甲,而追查无果。同一时,宫中亦有多起诡异事发生。
鬼怪神说,信则有。
从此每逢初一十五,宫中上下皆食素,皇后常御京郊青光寺祈福。
十六年冬,李序年二十三,游历四夷至皇都,乃礼部右侍郎府中坐客。
李序曾与方丈学琴,擅用琴乐驱心魔、求心静。南游时,因琴乐识得良友,此番皇都行,恰逢宫宴临近,友人引荐进礼部,与参宴乐。
为一睹宴乐之震撼,李序并未推拒,以乐工身份进宫。
宴乐过半,皇后识出先前青光寺相救之人。一称其名李序,朝臣大惊而起,因此人在江湖盛名颇广。
天子欲封官,非赏识,而有剿灭江湖各派之谋。
天子眼中,江湖已不是江河湖泊一统称,江湖是贫民宫殿,脱离管制而推崇武力,将一帮莽夫当信仰。
一国岂有天子之外为信仰?既要剿灭,便从江湖推崇之人下手。
殊不知,李序以十六载入其殿,只为灭其室。
“为何……帮我?”赵弈珩太久不与人讲话,加上过于恐惧,说出口的声音比蚊子还细。
长阳殿只备有三两名侍奉的宫女太监,其中陪在赵弈珩身侧的秋芽最年长,管事多。
秋芽在一旁奉茶,见李序径直坐上主位交椅,并不开口,她忙出声替赵弈珩向李序解释:“二皇子禁闭多年,不懂规矩,太傅莫怪。”
好似李序才是这殿里的主人,他接过秋芽端来的茶,只闻一下就拿开,说道:“下回我带些好茶过来。”
他挥过手,示意秋芽退下,而后看打量赵弈珩,眼中有许多别样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