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吟承认了。
沈兰息解释了一下:“他叫方鹤年,是沈兰息的师父。我越过荆棘路之后,在桥上见到你,你喊了我的名字,让我的魂魄回仙山的时间比预期的更早了些。”
“啊。”风吟点点头。
沈兰息又说道:“虽然这么说有点奇怪,你应该记得,元逆没攻城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取海灵芝之前,我曾和你说起的一些事情吧。我的识海里有一本书……”
“是《红尘遗策》?”
“不是它。《红尘遗策》是柳云姑姑留下的东西,里面记载了许多奇门遁甲、秘药配方、世外秘术,还留有关于她所在之地的线索。我的那本书,名叫《异世录》,里面记载了关于沈兰息的生平,还有红尘十二国的重要事件、人物。沈兰息是剑圣衡仪道人方鹤年的弟子,因为凡心未开,悟不成天璋剑诀里的大道,被师父借竹托魂,托生到了山下一向敬奉辰岐仙山的长晏宫,成了生母不知所踪,备受排挤的宫主庶子。”
风吟想了想:“你好像,没有备受排挤。”
沈兰息道:“起初是的,我刚来这个世界时,甚至因为某位大夫人死过几次。后来,我发现自己成为《异世录》里的沈兰息后,就尽力修改自己的命运。这本书给了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回溯命运的机会。原本,我在长晏宫会受人暗算,身体落下残疾,剑术一直不能精进,最后郁郁死去,回到仙山时,我的师兄已经悟道,师父决定将衣钵传给他。我不甘愿就困于这样的命数,就自己闯妖窟,入深海,改变了命运原本的轨迹,书中的文字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让我相信,命运是可以被修正的。其实,其他人的命运,也并非定数,比如你。”
“我?”
“你原本的命运,是在千胤城,被你的子民活活用火烧死。”
风吟怔了一下,没有说话。
“后来,我无意中翻到关于你的那一页,发现你的结局莫名发生了变化,只是仍然不是好的结局。我不知道这转变是因为什么。按理说,这个世界的人会按照他们原有的轨迹生活,我改变的仅仅是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这一切似乎与你无关。当时我就开始思考,你我的命运还会再有什么关联。”
“那你发现了什么?”
“你不问问,你的新结局是什么吗?”
“你好像不想告诉我。”
“我发现,当我想知道我们的命运还会再有什么关联,随后在元逆攻城前走进了卯月楼后,我们的命运就开始缠绕彼此了。”
“很明显,你急着离开这里。”
“我的信念会被原来的那个沈兰息所影响,他对天璋剑诀的执念太深了,这是一门要求修道者孑然一身的剑术。我前不久在辰岐仙山醒来,从《异世录》里得到了提前备好的那一部分记忆,之后就中了我师父的计,出现在你这里。我要重新回辰岐仙山悟道了,不过有句赠言,要说给你听。”
风吟从善如流:“你说。”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去魔界。”
风吟本来也没打算自己去魔界,她不甚在意,但出于某些意图,她希望沈兰息再多说一些,于是她又问道:“为什么呢?”
沈兰息一本正经答道:“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么多。不过你放心,你有难时,我会来助你一臂之力。”
风吟微微偏了偏头,将鬓角上的一丝乱发捋好,又没话找话道:“为什么助我一臂之力?”
沈兰息的面颊忽地红了些,他仍板着脸,一字一顿说道:“只是出于故交之间的道义,小神官不要多想。”
风吟并不善于聊天,她估计小傀儡们那里还要忙一阵子,又不得不拖时间,于是接着问道:“……嗯,如果,如果我会不由自主地多想呢?”
她见沈兰息不答话,便又冲他笑了笑,只觉得唇角僵硬极了,却不得不咧开一点,显得这话听着别太不友善。
可沈兰息还是不答话,她又拉过了沈兰息的手,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千胤城的人表达善意,好像都是笑一笑,拉拉手的吧?
她虽然显得生疏,但好歹也考虑了不少细节,拉着沈兰息的手时,还像她曾在街边看见的年轻女子对身旁的男子做的那样,用指腹轻轻挠了挠他的掌心。
那女子这般做完之后,两人看起来都挺高兴的。
风吟想,沈兰息应该也会高兴的吧。
没想到,他的身体猛地紧绷了一下,他没有推开她,反而忽然用力地捏住她的手指,让她不能再轻易撩拨。
沈兰息的面颊更红了:“那我也没有办法。”
外面传来了锤子落在地面上的声音,这是风吟和小傀儡提前约好的信号,代表着笼子已经搭建好了。
风吟心道大功告成,直接将手指从沈兰息手中抽了出来,起身理了理衣裙的下摆,没留意对方眼底一闪而过的失落。
“嗯,知道了。”她打开门,大摇大摆地从房间里走了出去,然后落下了门外另一扇新建好的铁牢门的插销。
她看似动作轻缓,步履从容,但这些动作几乎发生在一瞬之间,纵使沈兰息察意后警觉起来,也为时已晚。
沈兰息原本也打算和她一起从门里走出去,他的身法也快如鬼魅,可惜他来到门前时,外面的笼门已经合上了。
风吟让小傀儡趁着他们用餐的时间,在房间的外面打上了赤精石炼制而成的笼子。
这些材料在加灵封之前,她往里面混入了一滴自己的血,自此以后,这套笼子的门就只有她能够打开。
沈兰息尝试了用各种方法开门,但都打不开,他略带不解问道:“小神官,你在做什么?”
风吟摸了摸门外乖巧侍立的小傀儡的脑袋,一脸尘埃落定后的云淡风轻:“很明显,我打算按照和方鹤年的契约,圈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