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杨郎君唇边笑意多了几分真诚,这才道:“堂叔,公爹在书房等您。侄女,便由妾身带去见婆母。待到晚宴时,自会再见。”
何康对何漪点点头,示意何漪跟他走,然后又对杨夫人抱拳行礼,有礼而疏离的说:“多谢杨郎君指点,只是漪儿身体虚弱,不宜劳累、不宜食用补品、药膳等,还请杨夫人费心。”
杨郎君闻言一怔,虽然女娃身体大多都不好,但虚弱到虚不受补的却也不多见。因为这类女童多是不足,各种条件限制下,能活过周岁的都少。
“可怜的孩子,妾身明白了,还请堂叔放心,必不会让堂侄女在许府受罪的。”说完,揉了揉何漪的脑袋,这才抱着何漪回后院见婆母去了。
他身后一个下人留下来,为何康引路:“ 唐少爷,您这边请。”何康没理,直到杨郎君抱着何漪转入垂花门后,再也看不见身影,才道:“有劳。”
刚开始杨郎君还没感觉,但走了几步路后,才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堂侄女,你今年多大了?怎么如此轻?”刚问出口,却又立马反应过来,何康方才的话,究竟什么意思。
他不再问,只是看着何漪的目光中,越发怜惜,也明白何康突然来访所为何事。只是,女童夭折之事,便是皇亲国戚也时有耳闻,哪怕公主也不是没有。可想而知,只怕要让两人失望了。
果然,见到婆母,避开何漪询问婆母宫中擅儿科的太医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若论保养容貌、人体,各种食补、温补方子,壮阳、滋阴、补肾等,太医个顶个的厉害。
但其他的就不行了,寻常病症自是无妨,可疑难杂症只怕会越治越坏。如何漪这般的,不是疑难杂症但想要治好,比疑难杂症还困难!
毕竟,他们开惯了太平方,而且谁敢对贵人们兵行险招?出事了算谁的?更何况,谁家女娃不是宝贝,哪个太医敢对女娃们,进行实验,找出她们夭折的原因,试图医治她们呢?
果不其然,书房内许郢也拒绝了何康,且告诉他:“贤侄,非是老夫不愿意为侄孙女请太医。而是寻常太医没那个本事看好侄孙女,有本事的御医,老夫请不来。
依你的说法,侄孙女是个连食补都不敢补、药都不敢多吃,再虚弱不过的身体。只怕御医来,也无用。
与其寄希望于太医,倒不如想办法寻个高手为侄孙女输送内力。至少,在京中内家高手比有本事的医师好寻得多。”
何康不挑,当即道:“不知叔父可有人选?小侄如今已与何家分家,怕是拿不出谢礼,唯有漪儿本身可做筹码,愿娶对方为夫为侍,绝不计较对方出身、家世、年龄。
漪儿如今已有七岁,只需再养五年,待她元服,便能行房事;再养八年,便能成婚、孕育子嗣。
若是对方不放心,怕漪儿长大后毁约,小侄愿将漪儿送入对方府中,做对方的童养媳,由对方养育漪儿。”
这本就是何康的打算,何家养不起何漪了,却无法眼睁睁的看着她死,所以何康带她来京城为谋求一线生机。
若是无人供养漪儿,那他就能养一日是一日,真养不了,就到时再说。若有人愿意供养何漪,何康便打算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左右父亲、姆父也都不在了,何家也不需要他了,再将何漪安顿好,没有牵挂的他,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呢?
倒是许郢,被何康的话弄的心酸不已。何家历代没有女娃,难道许家就有吗?
自他母亲过世以后,许家便日渐没落,母亲曾经的夫侍们,都各自离散,唯剩几人,也相继离世。
母亲膝下虽有四子一女,却都是与别人契约生下的。只有他随母亲姓氏,继承了许家家业。
只是他一心求取功名,不愿意嫁人,拖到二十中了举人后,才娶了沈郎君为夫。二十三岁,才有了独子许慎。
只是慎儿随自己,也是等到中了举人,才求娶了杨郎君为夫。只是慎儿天赋比自己好,十六便中了举人,十七岁娶夫,十八岁便有孙儿许洋。
只是洋儿千好万好,却是个要嫁人的双性。儿子、儿媳备孕数年,却再未传来好消息,眼看许家就要断绝传承之时,何康带着何漪来了。
许郢答应见何康,未尝不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眼见此事确有成真的可能,何康此言岂不是要再次断绝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