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翁出了御书房,亲自接下那白色汤盏,同来人客套了两句,捧着那汤盏端进了御书房。那御书房的门再次关上。另一个小内监进来接过,站立在桌子旁边候着。
“去把这甜汤,给皇后送过去吧。”
“陛下?”刘阿翁回过身子,深深弓着的身子并未抬头,却是也忍不住叫了一句。
“你去,她便知道是朕的意思了。”皇上一指此刻端着汤盏的小内监。
“是。”那小内监身子再次弓的低了些。后退着便朝着御书房外退着。
皇上听到甜汤来时,便知道又是南阳的意思。加之递过来的消息,便知道南阳既然已经派人出宫,若是未合之心意,便不会善罢甘休。
坐在龙椅上动了动身子,把刚才翻动的书页重又翻动回原来的位置。待那小内监退出去了一阵,才说道:“传旨,让清明转道,先不必回宫复命了,先转道去探探南境情况。”
“遵旨。”
皇上的目光从书上移开,看了一眼桌子上,才又说道:“放起来吧。这常文华......既往后归属不明,眼下难以瞧清。那已经不适合过高职位了。若不能忠君......便无用了。”
眼下,毕竟一个城池,一个功赏,便够了。常文华若是这次封赏了,下次再有战功可该如何?到时封无可封,可该如何奖赏?
刘阿翁也看了一眼那书桌,便从上拿着一个卷着的草拟圣旨朝内间而去,那黄绸子内漏出了黑色的一角。
草拟好的册封圣旨,用的正是属于正二品规格的黑犀牛角轴,写好的旨意被收起却并未销毁。搁浅,显然也是做了长期打算。
皇后得了甜汤后,便摆驾也去了慈安宫谢恩小坐,同一道在慈安宫的南阳长公主寒暄。进到慈安宫未到一盏茶功夫,便有懿旨传出。遵太后旨意,颁皇后懿旨:册封了常江氏诰命。
原本这诰命该同夫君的官职相等。可从前江琼供职紫璇宫医女时,也是二品虚职。眼下追封三品,长公主可是不应。愣是在慈安宫,借着太后的话头,争了一个二等郡夫人。为加恩德,特赐一字:青。
二品青郡夫人。
暮色已至,天色微黄。西方在橙红色落日余晖映照下,竟在周围显现出了一圈鱼肚白色。若不是居于西方天际,那极易叫人觉得眼晕,只道是一天升起的模样。但路上的人流,都显现出了疲态。甚至居于西方的闹市之上,都开始人流四散。叫嚷的人潮早已喊得嗓音沙哑。
京中常府摆了香案。常安带着奴仆在前厅听旨。连接前厅的后堂是被唤来的常府女眷。也一同听着旨意。这同之前传长公主旨意的嬷嬷不同,这阵仗便要大的多。待旨意宣读完毕,那公公才问道:“常府可有主子接旨?”
常安跪在地上答道:“草民惶恐,我家大人在南境驻守,公子被召入宫。二小姐今早已回了平川祭祖,三小姐倒是在府,只是也风寒侵体,尚下不得床。”常安迟疑了一下,想着要不要说将军的妾室,秦姨娘在后堂。可亲姨娘也是内宅中人......
只一墙之隔,秦姨娘在里侧听旨,也觉得自己该是这现下府中合适接旨人选。
“民女代亡母接旨,天家恩德无以为报。”
听到这个声音常安惊讶的微抬起了头,还跪着的身子都微微颤动了一下。
常苒说着便已走进正厅,躬身行礼。
随行等人携刀剑匕首之人只是跪在了前院之中。
方才跟随回来的小铎,却是带着那之前收拾妥当的包袱,悄悄回了云芙阁。
常安送出传旨公公出了常府后,便急忙转身问着那些还站在前院的人。“你们怎的回来了?那些人都被引走了才是......”
一时间都没有回答。
“小姐的意思。你还是去问小姐。小姐命我们明日回南境......”
常安的目光直直看向正厅方向,跑出来一个家丁禀报道:“正厅中已收拾完毕。小姐已去祠堂了。让我来知会您一声。”
常安一挥手便打发了家丁。同身旁的人说:“待我问过了小姐。”
“我们居于南境,最是知道小姐的。她向来是个有主意的。你若是此去条理不清,想是说不通小姐的。定要说清常氏一族都干系于斯,将军和军医更是愿为其舍弃性命相护,或可能通。而我等既愿来京,便过最坏的打算,无论最后怎样,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