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不动神色的心中一惊,终于明白第一次见到颜如初之时心中那种异样从何而来。这个姑娘太过聪明睿智,骨子里面又透着一股冷傲之气,身上自带的气度不输皇室风范,这样的女子怎么能是普通的民间女子可以比拟的,康王到底是从哪里找到这样一个奇女子。
只是这样的女子也注定是无法掩盖她的锋芒,想到刚刚看到他们三人互相拉扯的一幕,终是无法安心。
“还是你这孩子通透,身在皇室会有很多身不由己,司辰这个孩子从小被康王夫妇保护的很好,宠溺着长大,脾性难免有些桀骜不逊,你要多多包容。”
“皇上和司辰不同,他从小就在皇宫之中长大,见惯了宫中生存不易,又背负着燕国兴衰的重担,性子难免压抑了许多,如今身为帝王,叛逆和执念一点一点的在滋生,有时候会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而你来自民间,需要多多为他指点一二。”
颜如初立刻明白了今晚的一切都没有逃过太皇太后的眼睛,她虽然暂时还没有弄清楚紫萧的真正意图,但是却已经猜到了紫萧和司辰之间矛盾的根源。
颜如初不想成为二人之间争执的起因,对她来说拿到证据报仇之后,便是离开之时,她不想要掺和到他们的斗争中。
“太皇太后多虑了,皇上人中之龙,心思缜密,小女来自江湖,自幼粗鄙,岂能和皇上比拟。”立刻撇清关系,若是可以颜如初更想要告诉太皇太后自己从未想过要和皇室扯上关系。
太皇太后盯着她看了片刻,仿佛是在观察着她眼神之中的诚意,对于一个江湖女子而言,能够和皇室结亲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如今在眼前之人眼中似乎并不是这么回事。
颜如初的话让她心中更加疑惑自己的决定究竟对不对,“不可妄自菲薄,哀家看上的侄媳妇总归是不会差的。”穿过御花园之后,嬷嬷给太皇太后披上披风,担心她着凉。
太皇太后突然停住脚步,仿佛是想到了什么,抬头看了看夜色,“夜里寒凉,宗祠又常年无人,他们二人都身着单薄,恐怕会受不住。”
“太皇太后心慈,不然就小惩大诫,算了吧?”嬷嬷立刻试探性开口询问。
太皇太后犹豫了片刻,摆摆手,“不可,朝令夕改,岂不让天下人笑话。更何况,”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是颜如初明白太皇太后的顾虑,她担心此事不快点解决,闹到朝堂之上更难收场。
“不如悄悄送些吃穿过去。”颜如初小声的提议。
“也好。”太皇太后转头看着颜如初,“这件事情也不好声张,你去吧。”
颜如初心底一跳。脑中迅速思索着太皇太后的意图,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臣女遵命。”
看着颜如初渐渐消散在宫道上的背影,太皇太后脸色微微抖动了一下,搭在嬷嬷手臂上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凸起力气微微泛白。
身侧的嬷嬷只觉得自己手臂一紧,抬头望向太皇太后晦涩不明的眼神,迅速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有看到。心中却隐隐生出一股恐惧之感,很久没有看到自家主子如此神色了。仿佛自从先帝坐稳皇位之后,太皇太后都不曾有过这种似恐惧似迷茫之感了。
颜如初走出去好远,直到远离太皇太后的视线之后,仍旧感觉到后背一阵芒刺在身,太皇太后的眼神过于毒辣,颜如初能够感觉到这位半生都在宫墙之中的女人心中已经全部了然。
宗祠
司辰此刻耷拉着眼皮子昏昏欲睡的跪在蒲团之上,听着旁边的大太监一个字一个字仿佛念经一般诵读着皇室家训,耳朵都快要长出茧子。
反观旁边同样规规矩矩的跪在那里,身形板正,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祖宗牌位,双手合十,眼睛微闭仿若真心诚意对着祖宗忏悔的紫萧,形成鲜明对比。
心底不禁感叹道,做皇帝还真是不容易,看着姿势就知道小时候没有少挨罚,训练出来了。
好不容易等着大太监慢吞吞的将祖训念完,口干舌燥的,吞了吞口水,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直觉自己得罪不起,匆忙的挥挥手,等在门口的几个小太监立刻抬着准备好笔墨纸砚的桌案进来,规规矩矩的摆放在二人面前,“皇上,小王爷,请吧!”,不等二人回答,行礼之后,小跑着离开。
房间瞬间安静了许多,司辰左右看看见四下无人,身子一歪,顿时瘫软的坐在了地上,舒缓着伸伸胳膊,“看不出来,你这被罚的定力还是很不错的。”略带嘲讽的开口。
紫萧缓缓睁开眼睛,仍旧板正着身子一动不动的看着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的司辰,连样子都懒得再装下去了,躺在蒲团之上闭上了眼睛,准备入睡。
“这里眼睛众多,你还是小心为上。”紫萧想要挪动一下身子,一阵酸麻袭入,僵直了身子继续保持一个姿势没敢再动。
司辰摆摆手,“不管了,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先睡一觉再说。”他已经困的眼睛都在打架了,刚刚那个念叨的和催眠曲差不多,若不是跪着只怕早就入睡了。再说了抄书是他从小到大最反感的事情,还不如挨顿揍来的痛快。
话音刚一落地,就听到大殿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司辰一个激灵,嘴上还说这不管的人,立刻坐起来重新跪在了蒲团之上,动作之快让旁边的紫萧都为之咂舌。
门吱呀一声轻响,昏暗之中看到似乎是一个女子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