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樱赶忙拿出一个瓷碗倒上水:“这儿有水,快顺一顺!”
赵小二接过水一仰脖儿,随后抹着嘴说:“你别说,这肉包子就是顶饿,这剩下的两个青菜包子是吃不下了,留着晌午吃。”说罢把油纸包塞进怀里,把瓷碗往那三只做摆设的包子旁边一搁就走了。
这下围观犹豫的街坊们也都下定了主意:买两只肉包!大不了往日吃两个包子的今日就只吃一个好了。也得尝尝不是?
那实在是囊中羞涩的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统共只有两文钱,也没得咬牙的地方,于是包子很快就卖完了。
姜雪樱一直忙着卖包子,也没注意这乞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今日包子大卖,姜雪樱心情格外好,于是对着那乞丐招招手说:“你且等一等,今日这肉包子只是摆出来做样子,是干净的,我热一热给你吃。”
说罢就把那两只掰开的肉包放进屉里,过了一会儿拿出来就着热劲儿包好递给了那乞丐。
那乞丐却有些犹豫不接:原来今天,姜雪樱给了他四只包子。
姜雪樱见那乞丐不接催道:“快拿着呀。你别看这肉包子是掰开的,可是干净的。难不成你还嫌弃不成?”
那乞丐不说话,姜雪樱突然想起来好像这么久了从没见过这乞丐说话,莫非这乞丐是个哑巴?
搞不好是个聋子也说不定,姜雪樱把油纸包往前送了一送,那乞丐这才接起来。只是慢悠悠的在街上左右张望,不知道在找什么。这幅样子倒是让姜雪樱好奇起来,过去几次,这乞丐都是一接过就走,怎么今天倒像是在找什么?
那乞丐远远地走到街那边,突然蹲下身,打开了油纸包,拿出两个完好的青菜包子递给了什么人。
姜雪樱好奇地走出铺来张望,原来那边还有个乞丐,只是是个腿脚不方便的,以手支撑身子,在这条街上来回乞讨,最喜欢在街那边,包子铺在街尾,那乞丐喜欢在街中人最多的地方躺着。
想不到,自己施舍给那个乞丐的,那个乞丐又拿去给了另一个乞丐。
这个乞丐倒是有些意思。
姜雪樱收拾好铺面,回来和外婆数钱。
今日的包子和前两日的一样多,可是因为今天有肉包子,一只包子的价格高,他们足足多赚了两百两!
祖孙俩都很高兴,外婆张罗着要吃顿好的,恰巧预备要买第二天的肉,所以祖孙俩就一起出门了。
在肉摊前,外婆高兴地说:“小樱,你想吃排骨还是炖鸡?”
姜雪樱的眼睛却一直看着肉铺角落里的一堆大骨头。
外婆见了忙说:“你想吃大骨头?咱们买有肉的,那是肉铺老板刮过剔骨肉的,全是骨头,回家熬点汤预备喂牲口的。没人买的。”
姜雪樱若有所思:“那岂不是很便宜了?”
外婆说:“傻丫头,何止便宜,那是没人要。”
正巧肉铺的掌柜听到了忙说:“你这老阿婆说话真是不中听,这骨头怎么叫没人要呢?拿回家去炖点汤喝也是好的呀!总归是有点肉香不是?”
外婆笑着说:“这就是哄人喝个水饱了!给我老婆子拿两斤肥肉、一斤腿肉!”
那掌柜一边称肉一边说:“好一个阿婆。你买了肉,我送你一根骨头回去熬汤,你看看是不是好喝!”
外婆刚要说不要,就听见姜雪樱欣喜地说:“真的?谢谢掌柜!”
那掌柜把肉放进菜篮:“你这小丫头可比你阿婆有眼光!”
回家的路上,外婆忍不住问:“这骨头又没肉,咱们也没养狗儿,要这做什么?”
姜雪樱说:“外婆,咱们这街坊为啥愿意来买咱们包子?不就是因为住在郊外大的农民有地可种,咱们这住在县里的只能一大早出去找活儿。男的去扛包做学徒,女的做些针线、洗衣。早上起来不愿意开火麻烦,买个包子对付一口就找营生。可是只吃包子噎挺,天儿又冷了,咱们也该预备点儿汤汤水水的,让街坊们一早起来喝口热汤,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