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敦煌九万场雪 > 第6章 无明暗覆(2)

第6章 无明暗覆(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刻,席中众人都坐着,他这一站起来就有种强烈的压迫感向着众人当头袭来,如同佛殿中尊身赤红的天王毗留博叉。

再加上他一言不发,神情冰冷,任是多么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到——凉州君动怒了。

甚至连一直坐没坐相的云行之,也赶紧端端正正坐好。

小婢女自然也感觉到了不对,丢下手中正在分肉的刀,膝行两步上前,哆哆嗦嗦地说:“凉……凉州君息怒……”

“谁让你们做这道菜的?”李翩问那小婢女。

他这话一问出来,坐在上座的李谨极不自然地动了一下,耳朵慢慢地红了。

没错,今日让庖厨做牛心炙的人正是小凉公李谨。

李谨馋这牛心炙已经馋了大半年,却日日被小叔管着,根本吃不到。今日的筵席可是他好不容易才逮到的机会。

早几日听说河西王派来的巡检令快到了,他就偷偷吩咐庖厨,今天的第一道大菜必须是牛心炙。

“是谁?”李翩从案几后走了出来,一步步走向小婢女。

小婢女被凉州君的气场压得俯在地上不敢抬头,哆哆嗦嗦,话都已经说不囫囵:“是……是……”

李谨突然觉得很委屈。想他自打出生,何时有过这种情景。他在酒泉的琼楼玉宇之内长大,从小到大要什么没有,所有人都宠着他,对他千依百顺,可自从母亲病逝、父亲战死,他跟着李翩回到敦煌,现在已经沦落到连吃口牛心炙都要偷偷摸摸找机会、战战兢兢看脸色的地步。

想到这里,李谨拿牙紧咬下唇,感觉心口处长出一根名叫“怨恨”的藤蔓,那藤蔓正沿着“委屈”的枝杈缓慢地向身体的每个角落爬去。

跪在地上的小婢女已经呜咽着哭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凉州君禁止宰牛食牛,所以前两天刚领到小凉公之令的时候大家也都疑惑了一下。

那时候正巧凉州君不在城里——春耕已始,他亲自去城外劝课农桑了。但说来说去,李翩权力再大,小凉公李谨才是真正的主公。主公说筵席要做牛心炙,下人哪有不听从的道理。

可是现在,那个始作俑者的主公却坐在高位上一言不发,完全没有要承认此事的意思,这可让她如何是好。

小婢女俯身把头磕在地上,又偷偷抹了把泪,心道反正横竖都要挨打,干脆把小凉公供出来算了。

就在她哆嗦着准备开口之时,却听头顶传来一个英气的女声:“是我。”

*

李翩转头看向云安,眼中是一道穷崖绝谷。

“你让他们做的?”

“对。”云安也站了起来,坦然地看着李翩。

“你知道我为何不许世家权门食牛。”他这句话并非疑问,他的语气是肯定的。

“我知道。”云安也给了肯定的回答。

“那你还要如此?”李翩的眼睛再次眯了起来,语气也变得更为森寒。

“河西王出身于匈奴卢水胡,素好牛羊。我听说,他本人最爱的一道菜也是牛心炙。表兄是河西王亲派的巡检令,跋涉千里才从姑臧来到敦煌,却在接风洗尘的筵席上连一口牛肉都吃不到,凉州君就不怕这事传出去被有心人做文章,说小凉公薄待林大人乃是对河西王不敬。凉州君想过没有,这又该如何收场?”

云安不亢不卑,丝毫没有被李翩语气里的阴冷吓到,有条不紊地阐述了理由,继而又转向林瀚,语气郑重地说:

“表兄,小凉公虽有令,敦煌城上至勋贵下至黎民皆不可杀牛食牛,但今日愿意为您破这个例。小凉公一番苦心,既是因您,更是因河西王。”

林瀚被这番话说得直叫个身心畅快,刚才跟云安怄的那股气立马不见了踪影。

只见林瀚面露笑容,得意洋洋地说:“承小凉公之美意,待老夫回到姑臧,定会为诸位美言。”

一直一言不发坐在那儿却已经连耳朵根都红透的李谨,这会子也肉眼可见地舒了口气,面上微带笑意——云安不仅把事情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还把他捧得这么有远见,李谨真是高兴。

但他还算有分寸,得意归得意,不至于忘形。

他又看了李翩一眼,见李翩的脸色依旧冷硬,便小心翼翼地开口:“小叔,你别生气……孤觉得,云将军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李翩看着云安,云安也看着李翩,两人眼中都是深不可测的海与浪。

就在二人僵持之时,却见胡绥儿突然起身向摆在进门处的食案走去。

食案上放着那一大盘正待切分的炙牛心,大概有十几个之多。

胡绥儿款款行至食案后,笑着拿起案上那柄用来分肉的刀。

众人都以为她是好心想帮仍叩首在地的小婢女解围,打算自己来布菜。

哪知胡绥儿把刀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看,忽而抬头冲李翩一笑。

“今日设宴,本是乐事,却有人将气氛破坏成这样。先是与巡检令争吵,继之又是满口难听的大道理。此人矜夸凌上,坏了凉州君的心情,实在讨厌。”

李翩眯起眼睛看向胡绥儿,表情有些复杂,问她:“你想怎样?”

“要我说,凉州君既然这么讨厌她,不如杀了算了!”

话音甫落,胡绥儿猛然翻手一掷,那柄用来切肉的利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着云安的眉心扎了过去。

【注释】

1.牛心炙的做法、吃法等情况参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宰杀耕牛的处罚情况参见东汉应劭撰《风俗通》所引汉律,其他都是作者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