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山野记事 > 第54章 做瓦

第54章 做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两日,董承志父子几人也没闲着,一边在忙着晒茅草,一边琢磨制作瓦片的法子。

岑嫣见他们都在聊做瓦片的事情,也跟着在旁边听。

“光是这做瓦片的瓦窑就要找合适的地方挖,哪怕找到了地方,咱们也要挖好几日,这可行吗?主要是咱们现在时间根本来不及,还是先拿茅草来做屋顶吧。这烧瓦窑的事情等咱们有空闲了再做?”

原先董承志还觉得烧瓦或许也使得,只是如今到了要具体实施时,这难题就接踵而来。

“爹,咱们如今还不算空闲吗?若要爹觉得空闲,咱们恐怕永远都没有空闲,这事还是得尝试的。”

其实这寨中的楼房的屋顶,他觉得都不结实,做瓦片的事情还是得继续下去。

“爹,夫君,要不然咱们先自己弄一个小一点的窑烧着试试,就仿照着咱们炉灶那么大的窑弄一个?”这事是她深思熟虑许久的。

自她看到书上的烧窑方法开始,她就开始琢磨制作瓦窑的事情,烧一炉瓦片的耗资巨大。

哪怕是从前,人们都是跟专门制作瓦片的作坊买瓦片。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光是柴禾的损耗都要许多,若是弄成一个小的窑洞,这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

“嫣娘说的不错,我也正有此意。”董伯年自信从容,他觉得自己绝对能做成这件事。

夫妻两人想到了一处,两人似有默契一般,对视一眼之后相视一笑。

董承志见儿子胸有成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时间,董家人又多了一项任务,收集黄泥巴回家。

每日清晨,岑嫣婆媳几人先去采野菜抓蚱蜢,董家父子几人去山上砍柴回家,下午便一起去挖黄泥运送回家,有了牲口的帮忙,他们行事也方便许多。

到了下午又抽出时间收拾家附近的荒地,将石头给清理出来。

从前岑嫣就听说过石头是制造石灰的原材料,她并不能保证这件事的真假,又去翻书查看。

哪知那本书上对石的记载也只是寥寥数笔,只说制造瓦片的时候加入石灰分会使瓦片变得更加坚固,并没有具体的制作方法。

她将此事琢磨过后又同董伯年说,董伯年就是读书人,他也看过许多杂书,我依稀记得某些书上似乎说过这事儿,只是不知真假罢了。

如今被妻子这般提醒,他也跟着起了些心思,若是自家真的能够制作出石灰,以后许多地方都可用上。

例如石灰能够加入砖瓦之中,或是农用都可。

在翻地之时,若是加上一些石灰,许多虫卵都能被杀灭,也省去许多功夫。

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等到烧瓦片时,顺手丢些石头进去尝试。

反正荒地上每日都能清理出许多石头,他们正愁没地方放石头呢。

不过七八日的时间,一家人就将柴禾与黄泥收集了一大堆,柴禾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泥巴则堆放在家附近成了一个小泥山。

见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众人开始了制作瓦片的事情。

经过一家人的商量,现在旁边的荒地上挖一个大坑,在大坑之上用黄泥糊成一个瓦窑。

有了思路,众人干活也有了方向。

男人们负责制作瓦窑的事情,女人们则负责更精细的活计——将细碎的泥筛选出来。

为了让最后筛出来的泥巴更精细,早两日就已经把部分泥巴放在石板上晒过,并且敲得更碎。

如今将那些碎泥巴放到水桶和盆里反复揉捻,将某些结成小块的泥团揉散,使泥巴充分融入水中,最后变成泥水。

将得到的泥水,放在纱布上反复过滤出混杂在泥土中的草木碎石等杂质过滤出来。

挂着过滤的纱布是一个小型的架子挂着的,许慧反复在上面揉挫。

她边揉边道:“做这东西就跟咱们做豆腐似的,所以有些麻烦却也算得上是简单。”

起初还以为做瓦片还要特别的工匠技术,如今一看,倒也还好。

岑嫣用竹勺舀着泥水倒在纱布上,她笑眯眯的:“可不就跟咱们做吃食一般?听说做出来的这种泥就叫陶泥,咱们若是拿来做个罐子或者锅碗瓢盆都是使得的。”

“若是真的能够用来做锅碗瓢盆,咱们就多做些碗碟吧,家里都没多少碗可用。”

董繁枝想起前些日子请客上门吃饭,自家还需要跟客人家借碗来使,这确实有些丢人。

若是村里办大席需要借碗筷,还好说些,可他们这只请了几户人家上门就如此,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枝娘,等咱们把瓦片的事情给了了,就用陶泥来多做些。不过,咱们现在也可用一点陶泥来尝试一番,若是真能做出碗来,咱们这烦心事便可少一条。”

现在主要就是拿这些泥巴来做瓦片尝试,既然舍得用柴禾烧十多日,那就多做些瓦片来尝试,若真的能够成功,做出来的这些瓦片就可直接用上了。

三人忙忙碌碌地笑,聊着如何做陶碗,如何做一个杯子。

待到天边爬上些许绯色的云霞,纱布上的滴落的黄色泥水已经很少了,木桶和木盆内的泥浆十分浑浊,水滴滴落到水面上,泛起一阵阵的涟漪。

旁边的风吹过,只吹得那些矮小的野草不断的摇曳生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