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给人塞了一把扫把。
时台卿抬头,一个佝偻的老伯捋着一把胡子,笑眯眯地看着他。
时台卿下意识:“您……”
哦,时台卿住了嘴,他想起来语言不通这回事了。
可谁曾料想,庞乌人模样的老伯竟然开口说了句他听得懂的:“孩子啊,你是打老远从季朝来的吧?”
时台卿狠狠吃了一惊,又惊又喜道:“您会说季朝官话!”
“呵呵,”老伯乐道,“孩子,刚刚一句没听懂吧?来,跟我走吧。”
时台卿脑袋轰的一声响,看老伯简直见到了亲人一样,提着扫把赶紧跟紧了他:“看面相,您不是庞乌人吗?”
鹤发童颜的老人是个自来熟,许是见时台卿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打开了话匣子:“我啊,我小时候在季朝长大,后来我爹犯了事,为了躲掉砍脑袋的大罪,我们举家收拾行李,连夜出城,搬回了老家庞乌。要说起来,这边风沙太大了,哎!还是季朝的水土怡人哪。”
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这么热情,原来是见到老乡了。
“你呢?孩子,我看你的姿态不像是普通家养得出来的,这是哪家的少爷跑出来了游山玩水了?”
时台卿笑了笑:“离家出走,让您见笑了。”
“哦,原来是离家出走,”老伯笑了,“有骨气,敢从季朝活着走到这儿来,算你小子命大。”
时台卿终于从这个老伯这里知道男孩给他安排了个什么工作。
庞乌仿照季朝的环卫司设置了类似的官职。
环卫司是什么?就是扫大街的。
老伯说了一串庞乌话。
时台卿没听懂:“您说什么?”
老伯朗声笑道:“拿起你扫把快走吧,离开了家就没有从前的好果子吃喽,活干不好要扣银钱的。”
老伯人太好了,手把手教时台卿怎么扫地,垃圾场在哪里,怎么运输垃圾,还一句一句教时台卿怎么说庞乌话,时台卿这辈子第一次明白“遇到好人”是个什么感觉。
就这么着,大季王朝离家出走的叛逆二殿下,开启了他扫大街的职业生涯。
上班第一天。
在老伯的指导下,活了十四年没碰过扫帚的二殿下,努力驯服野生扫把。
扫把和手肯定有一个不听使唤。
二殿下一怒之下学会了两个庞乌词汇:扫把和扫地。
上班第二天。
二皇子昨天扫了一天的地,技巧实在不得法,给他扬起来的粉尘不计其数,不仅把自己整成了个脏人,还被灰尘呛出嗓子发炎了。
一边咳嗽一边继续扫大街,动作笨拙极了,还要被路过的同行笑话。
二皇子颜面尽失,活到今天哪收受过这等委屈!
上班第三天。
衣服被碎瓦片刮破了,晚上回家,男孩在烛火底下用针线把破口缝了起来,补得活像狗啃的。
第二天上工,二皇子刚要把垃圾倒进垃圾车,只听咔嚓一声,昨晚缝的衣服线开了。
他和男孩谁也不会补衣服,无奈之下只好买了件新的。
不过今天扫把驯化得很成功,整整扫了三天的地,终于熟手了。
遇上每月难得一休沐,二殿下带上全身的银两,跟男孩去钱庄换成了碎银和便于货币流通的铜板。
这个小镇物价比季朝低太多了,两人换的钱足够生活很长一阵子。
这样的日子过了小半年,时台卿的庞乌话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能跟男孩进行简单的沟通了,彻底结束了鸡同鸭讲的日子。
又是一天,二皇子注意到有个同行在偷偷摸摸收集碎陶片。
时台卿不解,摔破了的碗碟有什么用?要是还有利用价值,又怎么会当垃圾?遂问老伯,老伯也不知,两人一拍即合,偷偷摸摸跟踪了这个同行,惊讶地发现这人竟然把碎陶卖给了砌墙的换钱!
好聪明的家伙!
一老一小学会了,于是效仿。
他俩不仅卖给砌墙的,老伯还找上了砖瓦工熟人,直接把碎陶卖给了砖瓦工,砖瓦工再便宜转卖给砌墙的。
绝顶聪明的二皇子突发奇想,碎瓦能回收,那废金属是不是也能回收?
接下来几周,两人吭哧吭哧收集了不少金属,在老伯的帮助下,时台卿头一回用庞乌话跟铁器贩卖铺子的老板顺利沟通。
时台卿和男孩一时半会不会缺钱用,时台卿作为报答,两人卖碎陶卖废金属的钱大半给了老伯。
唉,衣服又破了。
总不能老买新的吧?他已经不是皇宫里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二殿下了。
时台卿请教了老伯的老伴,学会了缝纫针线活,从此他和男孩补衣服的事就交给时台卿了。
时台卿每天天蒙蒙亮就下山扫大街,等日头归西了再回山睡觉。男孩则每天往药铺跑,时台卿也是后来才知道,那天救下男孩的药铺其实是男孩自己家开的。
就这样,一岁春秋过去了。
扫了一年大街的时台卿个头又窜了一截,不仅成为了扫地专家,更重要的是——
他终于彻底学会了庞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