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金蟾香 > 第35章 昭昭可知意(2)

第35章 昭昭可知意(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方才瞧见药橱里摆了一只彩釉瓷娃娃,脖子上套着一串念珠,这可有何寓意?”贺聿钦嗅见空气中淡淡的茉莉清香,顿了好一会儿,终了主动开口问道。

兰昀蓁抬眸望着他,直听他将话讲完,淡然一笑:“是随手放着的,哪里会有寓意。”

贺聿钦点了点头,低首抿了一口茶:“念珠——是因为信佛?”

兰昀蓁温和摇头:“我干妈信佛。”

“她认我做了干女儿后,寻过算命先生替我相面,那人说我耳垂瘪短,福气太薄。她曾死过一个女儿,不愿见我寡命,于是常去寺庙烧香拜佛,为我积福。”兰昀蓁说着,头渐渐转过去,视线落在药橱里,“那串念珠也是她给我求来的。”

谈起寺庙,两人皆不免忆起英年已逝的唐培成。

当初她与唐培成在寺庙偶遇,冰释前嫌,如今蓦地忆起他来,心中酸楚,难以开口。

“唐先生葬在何处?”她收回视线,看向他的侧颜。

贺聿钦的下颌角绷紧了一瞬:“衢州老家。”

“他的家人可安顿好了?”兰昀蓁看着他的神色变化,垂下眸子,“若有我可帮上忙的地方……”

贺聿钦在缄默中静静凝视着她,片刻后:“他生时,你为他所做的已然足够。”

夜里凛人的冬风横冲乱刮,剜得人脸生疼。

许是氛围蓦地转为沉痛,贺聿钦主动调转了话题:“那群学生,他们为何住在这里?”

兰昀蓁知晓他是何意,顺着话头解释道:“都是些一心报国的清贫学生。他们都曾参与请愿活动、当街游行,后来被巡捕逮捕入狱,学校迫于上层‘整顿学风’的命令,不得已将他们开除学籍。”

“有一日我从医院回府,途中碰见他们中的好几人在街头派发游行传单,他们都想继续念书尽瘁事国,刚好这里有一处落脚之地,我便将他们在此处安排住下。”

白天学生们出去拾零打短,托要好的同学从学校里送来新书本,黄昏时归来便一同聚在客堂里讨论知识。

她介绍起:“青锁,就是方才在厨房里的那一位,平日里她在丹桂第一台唱戏,夜晚我请她住在这里,一来此处学生多,她一介女子住着更为安全,二来,担忧学生们事出不意,她在此处也好多照料几分。”

她仍记得民国八年时,“五四”引线一点即燎,学生们义愤填膺,火烧赵家楼,拳打章宗祥,北洋阁员愤而喧嚷“宁可十年不要学校,也不能再容一日如此学风”之言,逼迫高校校长解职,严令警察“共维秩序”。

“他们心中有一团火。”贺聿钦道,“不该让这团火灭了。”

楼下学生们讲学的声音渐渐小下来,各自回房歇息去,阳台对楼,不知是哪户人家的老叟欲过戏瘾,约莫是饮了几杯老酒,此时竟借着醉意开腔吊嗓,唱起戏曲儿来。

“……我也曾金堂玉马,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老叟凄凄楚楚地唱着,雾惨云僝,伴着贪杯后的醉与愁,嗓音甚是悲怆。

“年幼时,我曾三次去宫里听戏。”兰昀蓁望着对楼窗帘后酩酊大醉的黑影,讲话题忽地转开。

贺聿钦闻言侧头看她,却发觉她视线幽幽杳然。

第一回时,她约莫两三岁大,由外祖一道携去。

彼时,外祖尚且为清廷所授翰林院修撰,立有殊勋茂绩。宫廷之宴,宫中有专门的戏班子于畅音阁、长春宫同演大戏,宴礼之冗长,每日唱三四时辰,统共唱了整整九日。宫里的娘娘见她长得粉雕玉琢的可爱,纷纷逗着她玩,她年幼又第一回进宫,心中对何物都新奇。

二进宫时,她已至髫年,而外祖年迈龙钟,几少外出,几位舅舅带她同去。舅舅们都严肃着脸,她无法似在外祖面前毫无拘束,只能端正坐着,耳畔悉数灌进那咿咿呀呀,听得她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末后一次,是参加隆裕太后的寿宴。

那年她值豆蔻年华,正是进入聂家的头一年。

彼时聂老太爷尚对她态度持疑,她在聂府的日子也似寄人篱下般如履薄冰。她目睹王公大臣纷纷回避,不肯入贺,偌大的殿上殿上,前来贺寿的不过寥寥数人,清冷不已。

那时的她,心中亦为自己感伤。

“听上去倒真似恍如隔世了吧?”她说完后,默了好一阵子,方偏头对他温和笑笑。

贺聿钦从未转移过视线,此刻也低垂着眼眸对上她双眼。

她的双眸很是清澈,一眼便可望到最底处,却又似含着一潭死水,不知为何,温和的同时会携着一股浅淡忧愁。

贺聿钦看着她:“人事往来如梭,来有时,去也有时。”

寒冷的冬风静静地呼啸着,兰昀蓁望着他便笑:“原来,少将军在哲学方面也甚有天赋。”

他低低笑了。

茶盏被他放到她掌心里,尚且温热。

她抬头看他,以为是要添新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