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压岁钱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苏然也不例外。她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长辈们对她的关爱和期望。
饭还没吃完,一群小孩子就兴奋地冲进了苏然家。原来,村里一年一度的“辞夕”仪式即将开始。这是苏然村独有的习俗,让大人小孩都感到特别兴奋。妈妈感叹大家太积极了,才四点钟就吃完了年夜饭,赶紧催促孩子们快点吃,准备参加“辞夕”。
“辞夕”是苏然村特有的传统,同县的其他村子都没有这个习俗。至于是哪个先辈人才开创了大年三十晚需户户串门的这一习惯,已经无从考证。但无疑,这种习俗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让整个村子在喜庆和热闹的气氛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苏然打心底觉得这一习俗挺好,独一无二。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敞开大门,欢迎邻里来串门,并为来访的客人准备烟和礼物,表达新年的祝福。而孩子们就更是兴奋了,因为他们会收到好几袋吃的喝的。
大家互相守岁,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那种开心,真的是无与伦比。
除了大年三十晚上的“辞夕”,初一大家也会挨家挨户去拜年。因此,苏然村的孩子们总能享受到双倍的快乐。今年,苏然也和许多孩子一样,一起去各家串门了。那些久违的熟悉面孔,让苏然感到既亲切又感慨万分。
一个正月就在吃吃喝喝、走亲访友中度过了。然而,随着开学的日子的逼近,苏然心中却涌起了一股不舍之情。
这几天,她显得格外惆怅,仿佛是在为即将离别的家乡和亲人而感伤。她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所以心里十分的踌躇,眼神也变得迷离。弟弟吐槽她是不想干活,故意装病。
妈妈觉察到了苏然的不得劲,私下和爸爸嘟囔,女儿是不是遇到感情问题了。某天在厨房忙活晚饭的妈妈,瞅准苏然进来的时机,使劲向苏然爸爸使了个颜色,然后试探性地问道:“然然,在学校可有什么不错的男生没有?”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正在喝水的苏然差点呛到。她想起以前父母也曾这样问过,仿佛这个场景重新上演了。
想到这里,苏然来了点精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她放下水杯,重复了以前的话:“是有那么一个男生,我觉得还不错,他家是J城的。”
“那人家家里是干什么的呀?”妈妈好奇地问道。
“他爸爸好像是当官的,妈妈也是国家单位。”苏然补充道。
“怪怪,我然眼光真不错。”爸爸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那人家条件那么好,他可看的上咱家哦!?”苏然妈妈踌躇的说。
“那不会,不会。”苏然当年就是这样自信回答的,觉得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是自由恋爱,我们是农民怎么了,一样很光荣。
当时的苏然不觉得门第是障碍,因为小说里是这么写的,电视剧里也是这么演的,最终大家都会冲破封建障碍,恩爱在一起。
然而,经过这些年的人事历练,苏然现在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她明白,门当户对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个寒门想要和一个豪门结亲,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吃很多苦。
为了让父母放心,这次苏然补了一句话:“妈,你放心,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我只想好好学习。以后只要我有能力,有了好工作,什么也不愁了。”
苏然爸妈听着女儿说这话,心里很是欣慰,觉得女儿好像真的长大了不少,懂得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因此一问,苏然的惆怅也减去很多。心想既然现在的每一秒都是赚来的,就好好多赚赚,不要再去感怀,想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