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笔记的时候还以为小迟没吃饱的摄像头出了问题,拍出来的东西瞧着都灰蒙蒙的,原来不是她摄像头有问题,而是这家店确实不亮堂啊。
就连这碗馄饨都瞧着寡淡得很,从某个角度来讲,小迟没吃饱倒是拍出了这碗馄饨的精髓。
店长心中是这么评价这份馄饨的——一碗飘在涮锅水里的团子。
碗里的馄饨汤瞧着和他们店里的不同,不清透,反而瞧着很浑浊。
他用勺子在装馄饨的不锈钢汤碗里搅合几下。
就这玩意?
用汤勺盛少许汤,再抿一口。
“……”
还真是涮锅水?
店长没忍住,朝店里的开放厨房瞅一眼。
作为一个餐饮人,而且还是馄饨店的店长,他几乎瞬间就明白了这碗馄饨的汤到底是什么玩意。
“这不就是涮面汤吗……”
开面馆、粉店、馄饨这类店里,都有一个大锅,专门用来涮面条、米粉、馄饨。
不管是面条还是馄饨或是米粉,本身这些食品在没煮熟之前,身上多少都会挂点儿面粉之类的粉质。
下锅一煮,水和粉混合在一起沸腾,再大锅的水,也会逐渐浑浊。
一般情况下,这锅汤不会用来喝。
它甚至都没资格上桌。
只能蒸发。
严格来说跟涮锅水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美味面家却把这玩意当汤底呈上来了。
太离谱了吧?
店长嫌弃地看着眼前这碗馄饨,连他们那啥都不懂的老板也不会干这样的事啊!
忍住直接上网吐槽的冲动,店长还是勉强先用勺子捞起一颗馄饨,吹吹再咬开。
“……”
奇怪,再咬一口试试。
“……?”
好像不难吃?
再吃两颗。
肉还挺鲜的,馅好饱满哎。肉里加了什么调味料,怎么吃着还挺弹?
他得仔细尝尝里面到底加的什么。
一颗、两颗、三颗……大半碗馄饨下肚,店长忽然刹住车。
还有个粽子没吃呢。
既然点了两个不同的餐品,还是得换着吃,丰富口味才对。
因为馄饨味道不错,导致店长对粽子的期待值略微抬高了些。
他剥开粽叶,直接用筷子在粽子角上夹下来一块糯米团。
是的,糯米团。
粽子里的肉确实小,从边上吃起,一筷子下去根本夹不着肉。
“……料好少啊,卖9元一个,料这么少是不是有点过分啊。”
毕竟大牌粽子的料看起来比这个还稍多一些,平均下来一个才5~6元。
将夹的这团糯米投入口中咀嚼,能吃出来里面夹杂着少许红豆。
调味比商超里买的粽子略淡一些,红豆口感绵密。
酱油和猪油混在一起经过高温加热,再被糯米吸收,使整个粽子吃着醇厚中带一丝粽叶香,而不是商超粽子那股子浓重的酱油味。
一口不带肉的糯米,吃起来竟有滋有味。
再夹第二筷时,店长故意将筷子头朝粽子中间更偏一些。
管它粽子里的肉有多小,这口他非吃着肉不可。
店长往下夹的时候,筷子头正好处在肉块中间,粽子被划拉开来的同时,被煮透的五花肉也被分成两半。
肉眼可见,五花的汁水从里缓缓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