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她爸辛辛苦苦开拓的事业,也只有那块儿的业务才是真正最值钱的。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她来到了1966年,来了这里,反而一下子丧失卷生卷死的动力了,她不想再那么辛苦了。
太累了。
听说这年代的工作岗位都是铁饭碗,不会动不动开除,她就想进城找个清闲的铁饭碗工作,上班泡一杯绿茶,再闲着没事看看报纸,过着吃吃喝喝的咸鱼生活。
无论姜瑶心里怎么想,在乡下落户的手续,终究还是办了。
徐景瑞已经了解到姜瑶的特殊情况,落笔前多问了一句:“你想清楚,确定在这里插队?不去黑龙江了?”
“不去了。”那是真正的姜小花插队的地方,她去了黑龙江才要露馅呢。
徐景瑞不再多说:“行,叫姜……小花是吧?”
姜瑶沉默了一下,低声嘟囔:“你不如叫我狗尾巴花呢!”
徐景瑞噗嗤一笑。
姜瑶在陆均那儿吃了个闭门羹,一想到户口眨眼间就要落到乡下去,禁不住委屈,抹眼泪哽咽道:“我能改名吗?”
徐景瑞笑了笑:“别哭啊,你想改什么名字?我给你改。”
姜瑶愣住,一双眸子泪汪汪的,语气惊喜:“真能改啊?”
“能啊,又不是多大事儿。”他顿了顿,解释道,“今年…比较特殊,改名的太多了,不是改叫卫红就是卫兵,反正都是那几个又红又专的名儿。你想改什么名字?”
姜瑶了然,顿时有点感谢那些改名的积极分子了,当即道:“我…我想改姜瑶,就是,姜草的姜,仙宫瑶池的瑶。”
这句话出来,徐景瑞脸上的笑明显一顿,抬眸看她,不太确定地反问了一遍:“姜草的姜,仙宫瑶池的瑶?”
“是。”姜瑶犹豫点头。
她的名字是姜爸爸当初亲自取的,即便换了时空,她也不想丢掉自己的名字。
姜瑶知道此举有些冒险,所以说完了话就低下头,心情忐忑不安。
谁知徐景瑞并没说什么,依旧是笑呵呵的模样,只是落笔时,他抬头莫名地望了姜瑶一眼,姜瑶被这一眼望得心脏慌慌跳。
他收回视线,在纸上唰唰写着,开了连续好几张证明,又是情况说明又是盖章,草稿纸上字迹潦草飞舞,难以辨别。
姜瑶拿了其中一张证明看了半晌,愣是没看明白他写了什么。
她怔愣了一下,觉得哪里不对劲,然而不由她多想,徐景瑞站起身,整理了一沓证明资料递给她。
姜瑶惴惴不安接过来。
见她这副回不过神的模样,徐景瑞又笑了,拍桌道: “行了,你这个名字算是改好了,回头下了乡,再苦也不能闹意见啊。”
这就完了?姜瑶懵逼地点点头,有点搞不懂他到底有没有怀疑自己。
弄完这些,徐景瑞自掏腰包,没动桌上的那沓钱,而是从他口袋里拿出钱和票,“喏,每个下乡插队的知青都有补贴,一次性发放,总共十六块钱,这是七斤粮票,只有这么多,省着点用。”
“哦?哦!”姜瑶又惊又喜。
拿到钱,拿到粮票,分分钟把方才的忐忑和害怕忘得一干二净。
“徐公安,谢谢你哦,麻烦你了。”
“……没事。”徐景瑞脸上的笑渐渐收敛,眼神复杂看着她欢欢喜喜蹦蹦跳跳出去。
姜瑶快高兴疯了,原来下乡当知青还有补贴发放,早知道她就不排斥了!
眼下她最缺的就是钱和票,她正愁下了乡怎么办呢。
有了钱,起码能买到脸盆铺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