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鸣鹤对于是否要在制作人角色上做一些转型心存犹豫是真的,但具体到展现给身边人的样子,他却免不了要表演。
在用老油条的心态顶着二十代的壳子生活的过程中,表演是难免的,难度却有差异。像是享受粉丝的欢呼,为好的成绩而开心,在繁忙行程中疲倦,那就完全不需要演,正常反应就好,遇到龃龉和麻烦的时候,许鸣鹤的态度会比一般的年轻人平和很多,也不会对那些不好的事情特别挂怀,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他给自己选的人设都有“脾气好”,“只在意亲近的人的看法”之类,看起来也不算突兀。
至于承担责任这点,许鸣鹤是不会觉得有压力的。这就像工作了的人重返中学时代,根本不会在意月考成绩一样,许鸣鹤在糊团做任务有过无数次徒劳无功,在红团树大招风网上被骂过在幕后也被各种上流社会的肮脏面贴过脸,在男团音源已经不重要的时代给组合写歌,就算成绩不好又能怎么样呢?许鸣鹤在“给男团制作舞曲”领域没有取得成功,但只要大家都不作死,ateez还是能每年赚钱,直到兵役。
许鸣鹤本人不会感到负担,但问题是按照他现在的人设,和一个吃青春饭的idol理应有的紧张感,他如果给ateez制作主打,是应该为组合的成绩感到有压力的。
所以抛开关于系统和进度条的那些事,许鸣鹤犹豫的主要是——
好处:是个挑战的好机会,自己的投入加大,歌曲质量总会比状态下滑的Eden和ollounder好一点。
坏处:耽误事,更重要的是一旦负责了主打,对成绩表现得若无其事,就有点破坏他那为了营造亲切感而刻意凸显的“在意周围人的反馈”的人设了。
在和leez的散伙饭之后,许鸣鹤没有立即答应Eden他们的提议,而是斟酌着自己的设定,展现出慎重的姿态:后面ateez的世界观要展现出什么设定?我的这些作品里有没有与设定相符合、又适合舞台表演的?如果我的存在感一下子提上去,后续又有变故会不会不方便,要不你们先用我的素材但我不冠名试一试?
不知是许鸣鹤表现得有些用力过猛,还是在周围人眼中,以他的处境犹豫、负担都是合情合理,值得体谅,Eden后来出了个主意:“ateez这次回归主打,用我独自负责制作的歌,反响不好再转型,就没人说什么了。”
leez离开已成定局,Eden独自负责制作的歌曲市场又不买账的话,许鸣鹤再做尝试,压力就小多了。如果Eden的作品大家买账,那皆大欢喜,也没人头疼了。
只是这样的话,压力就都到了Eden身上。
“一次失败,我还是承担得起的,”面对难掩担忧的许鸣鹤,Eden生出了些作为“大哥”的豪气,身为KQ的元老,ateez和未来新团的主制作人,已有的成绩和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可替代性都让他有了硬气的资本,“我的形象也不值钱,被骂就被骂。”
然而,没等到歌曲发布,接受反馈,许鸣鹤的想法就有了变化。
Eden从单干的作品里选出来当主打的叫《guerrilla》,编曲很带感,旋律很单薄,唱起来难度很高,但没几句成调的记忆点。让许鸣鹤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美其名曰“高级”但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都是“难听”的男团曲。
Eden哥,不要那么急着证明你不擅长写旋律好吗?
许鸣鹤不会违心吹捧不符合他取向的歌曲,但会尽可能客观,同时讲究一下说话的艺术:“像是先腌制后炸透,撒上胡椒粉,再蘸甜辣酱的鸡架——就是带一点肉的鸡骨头,端上来当主食。”
带劲的编曲加上半首rap,半首很难但是没什么记忆点的高音,比喻成做饭就是工序很复杂,调料味道也重,但核心食材干瘪寡淡,一口下去,全是技术与调味在直冲天灵盖。
“在有的地方那样的食物很适合下酒,一般不会用来当正餐。这样的歌,在现场和粉丝一起high可能会很好,去不了现场的粉丝,想法又会不一样。”关心正餐口味的人最多,倾向于下酒菜的人虽有,但不是绝大多数,对吧?
听了许鸣鹤的比喻之后的Eden:“leez就是那个提供食材的人?”
许鸣鹤点头:“但leez哥单干了,我有点担心他给人上水煮一切的减脂餐,喜欢极端的‘本味’的也不是大多数。”
说是和平散伙,实际上对leez的离开还是挺介意的Eden:哈哈哈哈。
ollounder也一起笑得前仰后合,笑完了以后说:“开放你的渔场试试嘛,Eden哥和我之前做肉的厨艺说不定料理鱼也合适呢。”
许鸣鹤:说得像你早就看上了我的鱼……不是,我给你们听过但没做成菜的素材一样。
某种意义上真的在搞渔场管理,但此渔场非彼渔场的许鸣鹤为这巧合哭笑不得。
Eden:“鸣鹤害怕鱼刺卡到别人嗓子。”
“淡水鲤形目料理起来很麻烦,巴沙鱼、金枪鱼、三文鱼,哥就知道怎么烹饪了吗?”
倚仗着厨艺开玩笑的同时,许鸣鹤已经开始盘算着主导ateez的风格该怎么入手了。
成为主打制作人固然要表演一下对作品的担忧和在意,可是让Eden他们自由发挥,他顶着制作人的名头唱着完全不符合个人审美的主打,也需要表演来让逻辑自洽。
看来还是要多编一些剧本,许鸣鹤想,为了不让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显得太过突兀,它们都披上了一层“不愿意有愧于人的傲气”的外衣,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延伸出对“要不要因为慎重回避责任”的反思,可以算作一条成长线。
先找不熟的人演。
不算熟的梁桢元:这哥遇到什么事了?
他的性格还是更慎重些,在意识到“许鸣鹤遇到了什么事,让他陷入自我怀疑”之后,梁桢元选择……什么都不做。
许鸣鹤愿意讲,他就听着,许鸣鹤不想讲,他也不会主动问。
许鸣鹤:好吧,你没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我也没有太强烈的倾诉欲。
话题切回到寻常的娱乐圈体验,许鸣鹤那边可聊的一大堆,就连自家粉丝都爱冠之以“无趣”头衔的enhypen,许鸣鹤也可以将好奇落在那成员自己选题、拍摄、参与后期制作的vlog上,展开一段愉快的对话,就着这些吃完一餐。
“回去有什么计划吗?”